史蒂夫·凱斯,出生于夏威夷。從小就對商業感興趣,畢業于威利姆斯大學政治專業。曾先后供職于寶潔公司和百事公司。1983年加入量子電腦服務公司,12年后執掌帥印并更名為美國在線公司。
主要業績 ●在短短的4年間,史蒂夫領導的AOL已擁有500萬名用戶,并且還在以每周7.5萬人次速度遞增,這使得AOL在線服務所向披靡,無往不勝。
管理精粹 ●"脫離用戶,一切都是空談。" ●"簡便快捷"是在線服務的準則。
"是他使網絡成為傳播新聞和娛樂節目的新媒體。"
商業周刊1996、1998 高科技金頭腦
凡是有凱斯出席的討論會場場爆滿,無論凱斯走到哪兒,身后隨時都圍滿了新聞記者、業界巨頭和崇拜者。因為他的美國在線(AOL)不僅為千萬網絡空間行家(cybernaur)提供了一展身手的天地,并且使得網絡成為傳播新聞和娛樂節目的新媒體。
史蒂夫·凱斯感到:任何時候只要他想開口,整個世界都會靜下來傾耳聆聽。 穿著那件印有美國在線商標的開領T恤衫,史蒂夫·凱斯(Steve
Case)儼然已成為"PC論壇"上最耀眼的明星。每年3月,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字化產業精英們都會云集圖森,共商業界大計。為期3天的日程安排,緊湊而輕松。人們可以到臺上演說,也能在走廊里聊天。在這里,你能目睹最先進的技術展示,也能了解最新的市場動態,甚至不經意中的一場高爾夫球就能讓你做成一筆大買賣。10多年前,當27歲的凱斯首次步入"PC論壇"時,他還只是Commodore公司的推銷員。置身于名流富賈之中,他不無感慨地說:"我簡直以為自己是從另一個星球上來的。"
AOL現在已經擁有500萬名用戶,并且還在以每周7.5萬人次的速度遞增,這使得AOL在線服務所向披靡,無往不勝。 美國在線(AOL)咄咄逼人的氣勢令電腦通訊業的巨頭微軟和AT&T都退避三舍。為了使自己能在網絡空間繼續保有一席之地,他們不得不放下元老的派頭,主動提出要與美國在線修繕講和。微軟以推銷Internet瀏覽器軟件為交換條件,答應把美國在線的軟件和Windows
95捆綁銷售,而AT&T也同意用它的World Net服務網為美國在線提供專路鏈接。 Integral Capital Partners投資公司的金融專家羅杰·達克納米說:"盡管史蒂夫·凱斯戰績不凡,但我認為他現在處境十分危險。"1993年,美國在線為拓展市場空間,實施了一系列冒險舉措,輿論界對美國在線的前景并不看好。金融家們預言凱斯將無力控制住網絡人口爆炸的危險局面。這種預言并非危言聳聽。首先,由于免費訪問和免費下載軟件吸引了大批網迷,美國在線的網絡線路已擁擠得像沙丁魚罐頭,有人把America
online (美國在線)戲稱為America on Hold(美國在困),一些股市分析家則批評美國在線故意夸大盈利,制造繁榮假象以保持股民們對美國在線股票的信心。其次,來自微軟的威脅與日俱增,因為微軟開始組建自己的在線網絡服務系統。而美國在線的致命對手要算Internet,當WWW使得所有用戶都能輕而易舉地通過網絡分享信息資源時,誰還需要美國在線?早在1995年,福瑞斯特研究咨詢公司就曾預測,隨著大批網上沖浪者涌上Internet,美國在線的入網訂單將會急劇減少。
難道美國在線真的走投無路了嗎?對于四周的流言蜚語,凱斯顯得異常平靜。美國在線不斷升值的股票使得那些聳人聽聞的謠言不攻自破,而微軟的網絡服務根本就不堪一擊。只要凱斯愿意,他隨時都可以把比爾·蓋茨的網絡服務系統扼殺在搖籃里。為緩解網絡的交通阻塞,凱斯在自己的數據信息網(data-network)中又投入了35億美元用以拓寬領域,F在,美國在線用戶已經很少聽到網上占線的聲音。遵從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意見,美國在線對帳目統計方法也作了改進。在與Internet的激烈競爭中,美國在線"軟硬"兼施,避實就虛,不久就控制了30%的互聯網電信業務,美國在線的"環球網絡導航軟件"(Global
Network Noviqator)也隨即變成了Internet網迷競相追逐的熱門產品。從1996年秋天以來,美國在線的網絡又新增了10萬名網迷。
◇大賭注 Internet軟件制造公司Connect Inc的董事長高柏·布瑞杰說:"每當我們問起他的成功之道時,他總是閉口不提。"美國在線的資深董事亞歷山大·海格說:"凱斯善于與業界的每一個巨頭尋找共同利益。人們一度以為美國在線與微軟會龍虎相爭,現在看來卻是微軟在向美國在線頻頻獻媚。"
毫無疑問,美國在線已成為華爾街最富爭議性的熱門焦點。自1992年到現在,美國在線的股票已翻了3倍,1996年財政總收入為10億美元,純利高達3.8億美元,凱斯的戶頭金額也變成16.5億美元。更重要的是,穩步上升的股票為美國在線購買技術專利和產品開發籌集了大批資金。
但是,對凱斯來說,他的高空鋼絲仍未走完。一旦訂單減少,或是遇上行業內的價格震蕩,美國在線這輛高速行駛的子彈頭列車就可能被強大的慣性拋出軌道。為了多搭載"乘客",美國在線不得不多停幾站。1998年凱斯為自己定下的目標是多載客1000萬,但現在的問題是要留住車上現有的乘客也變得比較困難。1996年第四季度美國在線用戶新增180萬,但同時又有95萬名用戶離開了在線網絡。并且現在美國在線對新增用戶的資金投入是平均每戶93美元,這一數字比考文公司高出兩倍,F在美國在線的帳上流動資金只有1.32億美元,而用于網絡用戶的資金投入卻從1996年的588萬美元激增到1.89億美元,這筆錢一部分用于廣告宣傳,另一部分用來生產用戶訂購的軟盤。鑒于一般用戶的網上滯留期為42個月,美國在線把這筆投資的結算期限推遲了一年,如果這一年里用戶市場的需求增長低于預期指標的話,美國在線將承擔較大的利潤損失。
現在凱斯為平衡預算可謂使出了渾身解術。他擴大了商業導向服務業務,從而增加了網絡線路的日間客流量,并在歐洲建立了又一家美國在線網絡服務公司,他還得考慮制定招攬用戶的投資策略,此外他的助手、美國在線的高級副總監西奧納多·里翁尼斯也在為尋求新的網絡節目而日夜奔忙。數字化影像投資公司的總經理大衛·西蒙斯說:"你也許可以問問凱斯為實現利潤增長到底付出了多少代價?"
不管付出多少代價,凱斯只是一門心思地想讓他的美國在線長得更壯實些,這與業界技術權威的思路截然相反,此時他們正熱衷于討論"分裂發展"。他們認為,未來的用戶并不會依賴于一家零售商,他們會到處采購,如在一家電腦公司購買入網接口,而到另一家網址挑選節目單。AT&T執行副總裁約翰·皮特里洛說:"分裂發展理論的提出對講求特許權的在線服務來說無疑是一顆定時炸彈。"然而,凱斯現在沒空搭理那些技術權威的先知斷言,他現在只關心一件事:即用戶現在需求什么。凱斯說:"脫離用戶,一切都是空談。"
◇晚宴才剛剛開始 太陽微系統公司的高級技術主管埃瑞克·斯奇來得說:"凱斯成功的秘訣在于他有辦法使用戶沉迷于他的在線世界中。"現在,大眾市場已經成為在線服務公司和節目制作商們有望享有的"最后的晚餐",但當他們匆匆趕到時,美國在線已經獨占了"半壁江山"。盡管各種媒體對網絡世界進行過大肆渲染,目前在美國仍只有11%的家庭接通了互聯網或商業在線網絡,難怪凱斯說:"晚宴才剛剛開始呢?"
接下來凱斯要做的事就是把89%的家庭引入他的在線世界。他知道,只要使美國20%~30%的家庭填寫美國在線的入網訂單,他就不愁沒錢可賺。網絡市場的誘人氣息吸引了無數淘金者。微軟、尼斯相繼推出了自己的在線服務。AT&T和美國電信(TCI)也不甘示弱,推出了互聯網接口服務。憑借靈敏的市場嗅覺,凱斯踩下了美國在線這輛戰車的加速板。
凱斯知道面對車多路窄的互聯網,用戶定會感到不知所措,而一臺速度為14.4千位/秒的家用調制解調器則會讓網上沖浪者興致大減,針對主流市場的要求,凱斯提出了"簡便快捷"的在線服務準則。
對自己的承諾,凱斯從不食言。他的網絡遍及全美,其規模已超過AT&T,他不斷增添新的節目內容,包括發行讀者喜愛的《商業周刊》網絡版。在最近幾個月里,美國在線開發的網絡軟件也初露鋒芒,其中一種軟件使美國在線的傳播信道由14條增加到20條。凱斯深知用戶在經歷最初的盲從后,會立刻涌入少數幾家信譽卓著的在線服務公司,而他正努力使美國在線成為用戶的首選對象。
◇賺錢天才 "凱斯從小就很自信,并且有非凡的經商天賦,然而更重要的是他善于獨立思考,"史蒂夫的哥哥,現任舊金山漢姆布瑞奇·奎斯特投資銀行的主席兼執行總裁丹尼爾·凱斯說。凱斯姐弟4人都出生在夏威夷的火奴魯魯。姐姐凱林目前在圣羅莎的一所學校教書,除哥哥丹尼爾之外,凱斯還有個弟弟杰夫,現在在舊金山的一家保險公司任董事。凱斯的父母都是在瓦胡島出生長大的,父親是一名商務律師,母親是一名教師。丹尼爾比凱斯大13個月,他們從小就是好搭檔。凱斯6歲那年,兄弟兩人開始擺起飲料攤,出售果汁,每杯要價2美分,但人們通常付給他們5美分,并告訴他們"不用找了",丹尼爾回憶說:"我和史蒂夫很早就知道如何獲取高額利潤。"
幾年后他們成立了"凱斯集團",丹尼爾把他們的公司描述為"一家跨國郵購公司",他們銷售的商品種類繁多,從種子到明信片樣樣俱全。他們的產品通常是通過郵購出售,有時他們也會逐戶上門推銷,丹尼爾得意地說:"我們小發了一筆,賺了幾十美元。"最讓兩兄弟自豪的是,他們的凱斯集團成了瑞士一家鐘表廠駐夏威夷的代理商,盡管他們一塊表都沒賣掉,但他們并未因此感到難堪。
不久他們又開設了一家附屬機構:阿洛哈銷售代理所,負責發送廣告傳單。丹尼爾記得,一天夜里,凱斯把他從夢中叫醒,告訴他自己想出了一句絕好的廣告詞:"預算的推器",由于他們的不懈努力,阿洛哈成為一家報紙的代銷點。"對于我們來說,每做一件事都是一次挑戰,但為了追隨我們的夢想,我們從來沒有退縮過。"凱斯回憶起當年的情形,眼中仍流露出幾分自豪的神情。
后來,史蒂夫開始為帕納豪校報寫綜述評論,丹尼爾說:"在他向那家校報投稿后不久,他就寫信給記錄公司,說他在為一家擁有夏威夷最多少年讀者的報紙撰稿。"沒想到,史蒂夫的名字果真被列入了記錄公司的發送名冊,結果,大量的免費文集和音樂會入場券像潮水般涌入了史蒂夫的信箱。與其他夏威夷孩子一樣,史蒂夫迷戀籃球和沖浪。上學時,他顯得很靦腆,但頗富創造力。
在威利姆斯大學,史蒂夫主修政治專業,他說:"這是最接近市場營銷的專業。"他加入了校園娛樂委員會,其職責是為校園樂隊注冊,盡管他的音樂天賦很有限,但他還是擔任了兩個樂隊的主唱。
畢業后凱斯加入了寶潔公司,負責銷售日用品。兩年之后他對這份工作感到厭倦,"像日用品這樣發育完全的行業,讓我感到無從下手。"不久他轉入了百事公司的比薩餅屋,作一名部門經理,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從一座城市飛往另一座城市,品嘗各地的美味佳肴,尋找顧客喜歡的口味。為了打發旅途中的空閑時間,他花100美元買了一臺Kay(開普勒)筆記本電腦,并從此迷上了在線服務網。他說:"想想你坐在自己的旅館房間里,通過電腦與一群陌生人聊聊天,或是逛逛網絡商場,那感覺簡直太奇妙了。"
與此同時,凱斯的哥哥丹尼爾加盟了漢姆布瑞奇·奎斯特公司,擔任影像控制公司的董事會代表。 1983年是史蒂夫的人生轉折點。那年他在拉斯維加斯的家用電器展示會上遇到了哥哥丹尼爾,丹尼爾把他引薦給了影像控制公司的老板,他們當場同意招用凱斯為公司的營銷助理,吃膩了比薩餅的凱斯爽快地答應了。后來由于公司出現了赤字,董事會解散了管理班子,并請吉姆·金姆斯擔任執行總裁。凱斯幫金姆斯籌措大量資金。1985年,金姆斯完成了公司的重組,定名為量子電腦服務公司(Quantuam
Computer Services),其主要業務是為Commodore電腦用戶提供在線服務。 幾乎從一開始,金姆斯就有意把凱斯培養為量子公司未來的領導者。1987年,在與蘋果公司那場曠日持久的談判中,凱斯憑借頑強毅力、精明的頭腦迫使對手屈服了,首戰告捷后,凱斯又興沖沖地與Tanly
Corp簽定了一項合作協議并一次投入了500萬美元。對于羽翼尚未豐滿的Quantum來說,凱斯的步伐的確邁得過快了些。金姆斯說:"每天都有無數投資者闖入我的辦公室,要我趕走凱斯,但我告訴他們:'我們已在那孩子身上投入了500萬美元的教育經費,難道就讓他這么走了嗎?'"
金姆斯的錢顯然沒有白花。在過去12年里,凱斯已迅速成為一名杰出的業界領袖。1992年凱斯從金姆斯手中接過了Quantuam的帥印,把公司更名為美國在線(AOL),并在首次公開上市中聚斂了6600萬美元的資金。成立初期,美國在線只有250名員工,但它的年營業收入卻高達2700萬美元。
目前,凱斯駕駛AOL劈波斬浪,擺出了一副通吃的派頭,他的在線兵團已擴充到了4000人,并在Loudon Country建立了一座占地113英畝的新總部。他把聯邦快遞的前任董事威廉·拉佐克招募到了自己麾下,作為開路先鋒。拉佐克說:"我的任務就是疏導繁忙的網絡線路,為每位顧客選擇一個理想的去處。"有了拉佐克的鼎力相助,凱斯就能抽出身來構制美國在線的未來藍圖。在他發現微軟的瀏覽器功能更強時,他毫不猶豫地把網絡的舊貨扔進垃圾桶里,他迫使微軟答應重新改進其網絡探索者,使之更適應美國在線的網絡通道。
凱斯一改其內向的性格,成了美國在線最有影響的代言人,就連曾為微軟的網上政治論壇作過電視評論員的邁克爾·金斯,都盛贊他極具煽動性的口才,不管他走到哪兒,凱斯都會讓美國在線成為當地傳媒關注的焦點。凱斯知道:"只有引起用戶的注意,你才有可能成為他們的選擇。"
網絡的通信瓶頸固然是制約美國在線發展的重要因素,但凱斯顯然不愿為此所累,因為他現在得全神貫注地應付另一個更加危險的敵人——Internet,F在,Internet的在線節目鋪天蓋地,讓人應接不暇,其價格也十分誘人。凱斯知道他不可能在價格上同Internet一決高下,但他至少要讓用戶感到美國在線服務物有所值。凱斯還出臺了為美國在線的長期客戶提供增值服務的計劃,根據這一計劃,獲得批準的用戶每月只需繳納19.95美元,便可以不限時使用美國在線的網絡信道。凱斯的過人之處還在于,他清楚地知道用戶在互聯網上所面臨的尷尬處境,即對浩如煙海的信息資料感到無所適從,相比之下美國在線的周到服務則能讓用戶盡享網上沖浪的樂趣。現在,美國在線已同AT&T聯合推出網絡并軌服務,這種服務使得用戶能在互聯網上直接訪問美國在線的網絡節目。凱斯認為,Internet的致命弱點在于:不管它發展得多快,它也不過是一條馬路。人們并不指望從路邊的廣告和地攤上發現什么有價值的東西,因此凱斯所要做的就是敞開"在線大門",讓那些失望的路人在美國在線上買到他們需要的東西。
除了用戶服務外,網絡廣告也大有賺頭,當人們像潮水般涌入在線世界時,那里的廣告必然也會身價倍增。在美國,凱斯已與ABC(美國廣播公司)、時代華納、Viacom等媒體巨人簽訂了合作協議。在歐洲,美國在線承接了德國貝爾特斯曼出版公司的廣告業務,這些公司在互聯網上都有自己的廣告欄目,但同時他們還想讓美國在線的用戶看到他們的廣告節目。美國廣播公司的多媒體部主管勞倫·馬瑞斯說:"那種以為把廣告打在互聯網后就可以高枕無憂的想法實在過于幼稚,有時在商業在線網絡上打廣告會更有效果。"
看來,這一次凱斯是勢在必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