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
潛水歷史:神游海底是人們由來已久的愿望,早在2800年前,米索不達文化全盛時期,阿茲里亞帝國的軍隊用羊皮袋沖氣,由水中攻擊敵軍,這也許就是潛水的老祖宗了。距今1700年前的中國史書《魏志倭人傳》中,就已經有了海邊漁夫在海里潛水捕魚的場面描寫。到了1720年,一個英國人利用一只定做的木桶潛到水下20公尺深的地方成功地進行海底打撈。而今天職業潛水的前身,則要算160年前英國的郭蒙貝西發明的從水上接幫浦運送空氣的機械潛水,也就是頭盔式潛水。這種潛水于1854年首次在日本出現。1924年開始使用玻璃做潛水鏡,并利用幫浦從水面上吸取空氣的“面罩式潛水器”,這是水肺潛水器材的前身。就在這年日本人使用面罩式潛水器潛入地中海底70公尺,成功的撈起沉船八阪號內的金塊,震驚了全世界。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開發了一種特殊軍事用的“空氣罩潛水器”,采用的是密閉循環式,并有空氣瓶的裝置。二戰末期,法國開發了開放式“空氣潛水器”,1945年前后這種潛水器在歐美非常流行。近幾年來由于潛水器材的進步,帶動潛水運動蓬勃發展,投身于潛水和喜歡潛水運動的人也越來越多。由于潛水運動日益流行,許多潛水組織應運而生。目前世界上的潛水組織有好幾百個,由于經營策略和方法上的不同,其知名度、普及率、國際化等的程度有所差異。以下介紹一些知名的國際潛水組織。
潛水種類:由潛水器分為:硬式潛水、軟式潛水、半閉鎖回路送氣式、應需送氣式、自給氣式。由潛水方式分:非飽和潛水、飽和潛水;由呼吸氣體種類分:空氣潛水、氮氣棗氧氣混合氣體(人工空氣潛水)、氦氣棗氧氣混合氣體(人工空氣潛水)、氫氣棗氧氣混合氣體(人工空氣潛水)、其他混合氣體。
潛水器材:面鏡:欣賞水底世界的窗戶。呼吸管:水肺潛水員在水面休息或游動時使用,以節省氣瓶中的空氣。蛙鞋:使游動不費力。浮力調整裝置:在任何深度保持中性浮力。水肺氣瓶:供水中呼吸之用。調節器:將水肺氣瓶內的空氣減低到可用的程度。綜合儀表:將時間、深度、方向、溫度及空氣供應量綜合在一起,起到一目了然的作用。潛水衣:保持身體溫度,并防止碰傷及擦傷。
技術要領:下海潛的必要學習:包括呼習管和調節器的使用方法,水面休息方法,緊急情況處理等等。入水前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要!!自己親自檢查裝備功能是否正常,同伴間再相互檢查一遍。入水的姿勢:正面直立跳水-水深需在1.5米以上,雙腳前后開立,一手按住面罩,一手按空氣筒背帶。背向坐姿入水-面向里坐于船邦上,向后仰面入水。正面坐姿入水-初學者使用。側身入水-再橡皮艇上浮臥滾身入水。潛降:B.C.(浮力調解器)法-時用浮力調節器,配合配重帶,頭上腳下的潛降。不用B.C.-頭下腳上。上升:將上升速度控制在每分鐘18米以內,簡單說就是不要超過自己呼出的氣泡的上升速度;不要停止呼吸;上升時抬頭看水面,可以伸出右手指定方向,注意背后,身體緩緩自轉。
下列病患不適合潛水:感冒、神經過敏病、有耳鼻疾病、心臟病、高(低)血壓、醉酒后、糖尿病。
浮潛和水肺潛水的差別:水肺潛水scuba diving是指潛水者背負氧氣筒,藉筒內氧氣呼吸,長時間潛水的方法。浮潛skin diving是在潛水者能屏息的時間里潛泳;直到無法再憋氣時浮出水面的方法。
水肺潛水的規則:兩人同行原則:兩人從入水到上岸都必須在一起;教練不得允許同伴自行上岸;兩人經常保持聯系。 落單時的應對: 保持鎮靜,浮上幾米,尋找同伴;找不到時就浮出水面,注意觀察氣泡。超過十分鐘,仍無同伴的蹤跡,應回到入水地點。若無必要,請不要獵殺水中動物。每十米檢查殘壓計余量。幾種通用手勢:我現在情況良好---“OK” 注意(物體)方向---“食指指示方向”上 浮---“右手握拳,拇指向上”下潛---“右手握拳,拇指向下”調節耳壓對于初次潛水或潛水時間不長的人,水的壓力會使人的耳道感到不適,甚至疼痛。此時應用手捏住鼻子,用力向鼻腔內鼓氣,從二使耳道內氣壓升高,抵消水的壓力。在向下潛,入耳內疼痛難忍,應立刻上浮,別逞強。
潛水安全注意事項 (香港潛水總會)
潛水安全注意事項 《基本》
潛水活動普遍可分為以下兩大類:
徒手潛水:使用儀器包括蛙鞋、潛鏡及呼吸管。
水肺潛水:除蛙鞋、潛鏡及呼吸管外,尚需呼吸調節器、浮量控制衣、氣樽(壓縮空氣)及鉛重等。
以下之內容分別提供予公眾人士、準潛水員及潛水員有關潛水安全守則、應注意事項及一般建議:
《準潛水員》
《年齡及泳術要求》按不同潛水組織標準規定。
《健康檢查》經認可醫生作體格檢查,取得有效健康證明文件適合參加潛水活動。(建議:每年體檢一次)
* 身體有以下毛病者: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腎病、羊憻癥、哮喘、肺病或其他呼吸器官毛病、中耳炎或其它耳病、懷孕者、或其它身體毛病等,需由醫生診斷決定是否適宜參加潛水活動。
《選擇潛水會》查詢課程內容[基本課程綱要]及安排。
潛水安全注意事項 《潛水員》
《潛水健康 》
不可飲用含酒精飲品或服用不適當藥物
不要吸煙
感到身體不適,切勿潛水
保持良好心理及生理狀態
女性需考慮特殊健康問題,包括月經和懷孕
《潛水員的責任與態度》
1. 切勿單獨潛水,遵守潛伴制度。
2. 保持學習及增進潛水知識和技巧。
3. 下潛前,互相檢查及認識彼此儀器。
4. 所使用的儀器,應定期作維修保養。
5. 當在陌生環境進行潛水活動時,應尋求該地的環境認識或作環境觀察潛。
6. 下潛前,評估當時環境是否宜作潛水活動,否則應予取消。
7. 遵從潛水領隊的潛前簡介及指示。
8. 不可超越個人資歷的深度限制,計劃潛程,執行所訂潛水計劃,嚴守潛水表安全指引。
9. 切勿閉氣,保持暢順呼吸。
10. 經常保持適當浮量,保護海洋環境及生態。
11. 每次進行潛水活動時,應隨身帶備長形水面浮泡(象拔),并于水面設置可清晰辦認的浮標連潛水旗,提醒駕船人士遠離該區域。
12. 以潛獵為目的之潛水員,進行潛獵時應保持理性及自律,并對周圍環境特別提高警覺,及應與潛伴遠離其它活動中的潛水員。
13. 緊急應變的心理準備。
14. 必須經常帶備急救用品及查詢潛水地點的醫療設施。
15. 應帶備通訊器材(手提電話、對講機、卻星電話等),并備有作緊急求救用途的電話號碼。
16. 嚴守潛水員的紀律及遵循當地法令。
17. 在準備潛水和潛水時,了解并承擔自身安全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