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家特種部隊權威教程
7 魚類及捕魚方法
魚類是有價值的食品資源,富含蛋白質(zhì)、維生素和脂類。所有的淡水魚都可以食用,但也有些熱帶魚類具有危險性,如電鰻等。捕魚需要技巧,根據(jù)魚類的覓食及生活習性,利用下面介紹的簡單實用的方法,捕魚并不難。
從狹窄的溝渠到彎彎的海灣,魚類都能生存。它們不同種之間食性習慣差異很大。不同種類在不同水層、不同時間里覓食。有些魚類捕食其他魚類,有些種捕食水生昆蟲,有些種吃草。但只要你選取合適的魚餌,它們都會被吸引過來。
如果你是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漁人,當然可以運用你嫻熟的技巧,尤其是在有充裕時間的情況下,捕魚本身也會給你帶來許多樂趣。但如果是因生存的迫切需要而捕魚,那么各種運動類的釣魚技巧并非是最適用的。最有效的方法包括夜間垂釣線和刺網(wǎng)捕魚等。
釣魚地點
選擇魚兒最易找到食物的風平浪靜的水域。應該考慮到氣溫變化的影響。
氣溫高,水密度大,魚類喜歡深水池中的陰涼水域。炎熱天氣下,湖中的魚會返回到陰涼的深水區(qū)。
氣溫較低,應選擇有日光照射的淺水區(qū)。當河水仍在緩緩流動時,選擇相對靜止的水域——例如河的外灣處,或者選擇較小的支流。
魚兒喜歡游弋于岸邊的蔽蔭處、巖石水草邊以及沒入水中的楊柳林中。
釣魚的時機
常用的方法是將魚鉤魚線投入水中過夜,凌晨之前檢查。有些魚類會在月明之夜覓食。如果有跡象表明暴風雨正在逼近,可在其來臨之前垂釣。暴雨過后,河中覓食的魚兒會很少。
魚兒上鉤的信號
如魚兒跳出水面,或者在魚頭露出的水面上魚線經(jīng)常性間斷地被帶動、水面產(chǎn)生漣漪等等,都是魚兒上鉤的信號。在許多小魚云集的水域,較大型肉食性魚類出現(xiàn)時,會引起小魚的騷動。
光的折射
水與空氣的折射率不同。水里的魚兒可以看到水面之外稍偏低角度范圍內(nèi)的人或物——它們能見的范圍可能比你認為的要多許多。釣魚時選擇坐臥式比站立式要好得多,這樣你可能就會在魚的視野之外了。檢查時從側(cè)面靠近魚桿,盡量不要使自己的影子投射到垂釣的水面上。
7、1 魚鉤
魚鉤與魚線是常用的必備釣魚工具(盡管其他一些方法也有效),它們已經(jīng)準備在你的救生寶盒里了。魚鉤也可用金屬絲、骨、木塊、別針一類材料臨時制作。
大鉤只會釣著大魚,小鉤則既能釣大魚,也能釣小魚。魚線尾端應穿上浮標和下垂物,既能保證魚鉤沒入水中,也能確保水面上漂浮一段魚線,以便有效地顯示魚兒上鉤的情況。
釣竿不一定非得有,尤其是在深水區(qū)垂釣時,手線就很有效,不過有了釣竿把上鉤的魚弄上岸時會更方便。
各種材料臨時制作的魚鉤見下圖,從左至右依次為別針鉤、荊棘鉤、多重荊棘鉤、釘鉤、骨鉤和木鉤。
7、2 浮標與下垂物
在魚線前端穿上浮標,可以方便岸上觀察,確保魚兒上鉤后有明顯的信號傳送到垂釣者眼中。浮標在線上的相對位置還可以控制魚鉤下沉的深度。
在魚線浮標與魚鉤之間穿上小型下垂物,以保證魚線前末端能沉入水中,或者避免有浪時輕易涌出水面。設計時還得考慮水下的魚鉤有相對搖擺的自由度。在救生寶盒中有一些裂開的小彈丸,沿著裂縫夾住魚線,壓緊固定。
在深水區(qū)垂釣時,將魚鉤線稍加延長,末端系上重物,這樣既能保證浮標漂在水面上,又可使魚鉤沉入較深的水層,而且可以更自由地擺動。
7、3 非彎形魚鉤
魚鉤不一定必須有弧形彎曲。垂釣鰻鱺和貓魚時,只需在魚線末端把作誘餌的蠕蟲系成球狀即可。這類動物不會咬,只是吞食食物,同時把魚線也吞入胃中。一旦魚兒吞下誘餌,就得趕快把它們拽上岸。
也可用直木針系在魚線末尾,豎直包埋在一小塊脂肪中,魚兒吞下誘餌后,木針會卡住魚喉。
7、4 魚 餌
魚餌的選擇要因地制宜,根據(jù)魚類生活水域的環(huán)境而定,可以是懸掛在水域上方的漿果,也可以是水域周圍生活的昆蟲。肉食性魚類也會吞食肉塊、生魚片、螞蟻以及各種昆蟲做成的魚餌。
一旦你捕了一條魚,應該檢查一下魚胃中的食物糜,推測這類魚的飲食習慣。可以不斷嘗試不同的魚餌,直至找到最有效的一種。
地面餌
分布于垂釣區(qū)域周圍的餌料會吸引該水域的魚類。有種極棒的方法——在垂釣水域上方懸掛白蟻或螞蟻,當它們掉入水中時,魚兒會相互爭食。魚鉤上穿有同樣的餌料,肯定很容易成功。落入水中的合適餌料一般都可招來魚兒,但最好與魚鉤上的餌料相同或近似。
魚鉤裝飾物
可以招引好奇心強的魚兒注意。嘗試用硬幣、棉球、小片馬口鐵、紐扣等等——任何能閃爍反光的小玩意來喚起魚兒的好奇心。可制成螺旋槳式,穿在一段金屬線上,拋入水面,隨著波浪涌動,它們會閃爍發(fā)亮。在線的末端系上魚鉤。
人工誘餌
可選用色彩鮮亮的衣料作材料,也可選擇羽毛或光亮金屬。形狀類同于真實的誘餌。系在魚鉤上端的羽毛會促進搖擺。用小木塊雕刻成小魚狀,涂上顏色(如果用接合式木塊組合,可以搖擺得更加自然)。盡量讓誘餌在水中擺動,看上去活靈活現(xiàn)。榛木有松軟的木髓部,易于在中央穿孔,做成接合式,可以自由擺動。
活餌
蠕蟲、蛆、昆蟲和小魚都可用作活餌。盡量用餌包住整個魚鉤。活的小魚或蝗蟲穿在魚鉤上,會在水下痛苦地扭動,引來更多的魚兒。這類誘餌也易于捕捉。
7、5 夜間垂釣線
主線一端系上重物,沉入水底,另一端系在岸邊固定的木樁上。主線上系有許多平行的支線,支線末端系有穿上餌料的魚鉤。可用蠕蟲作餌料。這種方法可以捕捉在不同水層覓食的魚類。夜間可以不去管它,清晨檢查有無魚兒上鉤。
白天也可放置在那里,但是每隔一段時間要及時換餌料——即使你什么也沒釣著,因為只有活蠕蟲才會不斷扭動,更有吸引力。
7、6 漂浮板
在魚線夠不著、遠離岸邊的水域中釣魚——例如,在湖泊中,魚兒常在湖中央覓食——可利用有著活動航向舵的漂浮板。舵的上端水平系緊一根短棒,兩端系上長線,這樣在岸上你也可以控制方向。漂浮板上系有許多釣線,線末端系牢穿有餌料的魚鉤。風向適宜時放入湖中。在漂浮板下面還需連有龍骨木,保證它不會翻轉(zhuǎn)過去。漂浮板上鉆好兩只平行鉚眼(水下木棒遇水會膨脹,榫合更緊),釘上木棒,木棒上系好一塊平衡石——過大的龍骨會與舵板相沖突。
漂浮板擺動過大表明有魚上鉤。
7、7 多重魚鉤
多重魚鉤可以鉤住魚體任何部分。當魚兒四處游蕩,可就是不吞餌時,多重魚鉤會是捕魚的好方法。主線下端系上根狀多重支線,支線末端系上魚鉤。在主線距離水面20厘米處懸掛輕便閃亮的物體。當魚兒被亮光吸引游近時,被攪動的水流會帶動眾多的魚鉤,動蕩不定的眾多魚鉤有可能鉤住魚體。
7、8 魚 籠
魚籠可以有多種類型,基本原理相同——一端迎著水流為進口,魚兒可以自由游進,不過會失去游出的自由。
在狹窄的溪流中,迎著水流建一個木質(zhì)或由巖石壘成的死胡同,讓魚兒自由游進,卻無法掉轉(zhuǎn)游出。箭頭指明水流方向。
瓶狀魚籠
塑料瓶可用來制作效果很好的魚籠,捕捉小魚。在瓶頸部與瓶筒之間的接合處切開,上半部掉轉(zhuǎn)瓶口,插入瓶筒之中。小魚能從瓶口游進瓶筒,卻出不去。可在瓶筒里裝上誘餌引誘它們。
可以用中空的木籠制成類似的瓶式魚籠,捕捉大魚。向內(nèi)傾斜的網(wǎng)絡骨架作進口,籠底端封閉。
柳條魚籠
選擇幼枝柳條或其他柔韌的枝條——燒燙的竹條也很易彎曲——制成魚兒有進無出的魚籠。柳條魚籠可以讓流水自由通過,而且取材自然,像是蘆叢或溪底的廢墟。
用柳條編織筒式魚籠是很方便的。魚籠入口迎著水流,放置在溪流之中。
開口最初相當寬,魚兒易于從開口處游進籠中,而入口末尾的交叉柳條阻止魚兒逃離。
簍籠利用一環(huán)形木板供柳條插入,固定成形。不過沒有木板也能制成魚籠。籠內(nèi)懸吊餌料可以引來鰻魚、小龍蝦及其他生物。
7、9 魚 套
大型魚類,如狗魚,躺在水草之中,可用活動魚套捕捉。長棍上捆有許多硬線制成的小孔,或者直接用打通關節(jié)的竹桿穿過長線,線的末端是活動繩套。輕輕從魚尾部套上繩套,迅速猛拉,可以系住魚身,把魚拖上岸。
7、10 鰻鱺袋
將新鮮的動物內(nèi)臟殘余系在麻袋或布袋中(塑料袋不行),袋內(nèi)還應放入一些稻草桿、蔬菜或蕨類。用長線系住布袋,線上可系有重物以確保布袋能夠下沉。如果水中有鰻鱺,會鉆入袋中偷食餌料,當你收起布袋時,它們還纏在袋內(nèi)雜物中。
7、11 筑 堤
在溪流之中筑堤,使溪水流向一邊,用石塊在壩下游建一小型狹窄的水池。逆水而上的魚兒會停留在池中。也可用攔網(wǎng)捕捉上游游下來的魚。
7、12 刺 網(wǎng)
編織魚網(wǎng),網(wǎng)眼間隔約4厘米。上網(wǎng)沿加有漂標,下網(wǎng)沿系有重物,將網(wǎng)橫攔在河上,可以捕魚。這種刺網(wǎng)會很快把一大片水域中的魚兒不分大小一律捕光,如果你預期在該地長期呆下去,就不要用這類網(wǎng)。在非求生境地下,也不應使用刺網(wǎng),免得魚兒被趕凈殺絕。如果刺網(wǎng)的上下沿兩端都被緊緊固定在河岸邊,就不需要用浮標和重物了。
刺網(wǎng)兩邊都可以系在岸上,通過浮標和重物維持網(wǎng)形展開(圖a)。如果刺網(wǎng)位置與水流方向呈一定角度(圖b),就不大可能會阻住上游而來的漂浮物。
7、13 其他技巧
如果以上方法都沒法用,或都不成功,請接著嘗試以下方法。
用手捕魚
這是一種原始的捕魚法,需要有耐心。在相當狹窄的溪流兩岸水草間,常有魚兒棲息,這種方法還是有效的。俯臥在岸邊,雙手緩緩插入水中,逐漸適應水溫,盡可能接近岸邊水底,輕輕移動手指,直至你摸出棲息的魚兒。手輕輕沿魚腹移動,直至你抓牢魚鰓(魚兒在覓食時常逆著水流游動),把它拖上岸。
誘迫法捕魚
夜間用火把或手電筒的光亮照在水面上會引來魚兒,這時再撒網(wǎng)捕捉。河床邊放置明晃晃的反光鏡或其他反光材料,也可以反射陽光或月光至水面上。
叉刺或射擊
警告:如果你有火器和充足的彈藥,不妨試一試用來捕魚,但絕不要將槍管伸入水中,否則很可能發(fā)生槍管爆炸。
如果槍管伸入水中,水會封住槍口,開槍后后坐力會猛地擊向你。這不僅僅是危險,而且很可能會致人死命。一定要確保槍管離開水面。
長棍前端削尖,可制成魚槍,若削有倒鉤,效果更好。可以用多槍頭,這樣可以覆蓋更大范圍。
確保水中沒有自己的倒影,或者倒影不在魚兒所處的水域。瞄準魚體稍下方的位置,因為還得考慮水的折射對視覺的影響。
如果你是訓練有素的射手,弓箭也可用來捕魚(木制箭桿的浮力會將獵物帶上水面)。死魚最后也會漂浮在水面上。
混水摸魚
洪水退后,留下彼此分隔的小水池,其中常滯留有魚。用棍棒攪動池底的稀泥,如果水底有魚,會向較清水面游動,你可以直接把它們舀上來。
炸藥炸魚
水中爆破會殺死該水域附近的魚兒。爆炸釋放的混和氣體及沖擊波會使更遠處的魚浮上水面。
7、14 毒 魚
有許多地方的漁民利用當?shù)刂参锒練⒒蚵樽硭械挠昔~。魚兒失去知覺會浮上水面,很易于捕捉。該法適于深水池中捕魚。筑堤圍成小池,以便養(yǎng)魚。此外,在任何靜水水域這種方法都適用。
有些植物可使魚兒頭昏眼花,昏迷不醒。多數(shù)植物所起的作用是吸收水中的溶解氧,使得水中溶氧量降低,魚兒不得不浮上水面。
一般將植物撕碎,扔進靜水中就可以了。但結(jié)果可能會有戲劇性變化,魚兒不會昏迷太久——水中溶氧量會很快恢復。在溫暖水域,這種方法的效果來得更快,所以常應用于熱帶地區(qū)。
如果該法應用于封閉池水中,可能會一次性清除池中所有的魚類資源,斷了以后的食物來源。當河流或海岸邊的水池重新向主流水域開放時,又會有魚兒游進來。
海貝殼、蝸牛殼或珊瑚在高溫下煅燒,可以產(chǎn)生生石灰,撒入水中可以毒魚,對人的消化系統(tǒng)則無害。
警告:漂浮在水面上的死魚看上去似乎是易得的肉食,但是很可能攜有病原菌。如果時間長,就更不宜食用了。當然,如果是捕魚者將魚殺死,浮上水面,直接撈上來應該是安全的。
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有毒植物,它們通常只對冷血動物才有毒害,但并不意味著人類就可以隨意食用。有些人吃了它們也是很危險的,尤其是生食。可以利用它們來毒魚,而不是你自己——吃魚應該無妨。許多植物都有類似功能,以下幾種相當有效,在分布地區(qū)也很常見。
魚藤屬植物
魚藤分布于東南亞至澳大利亞一帶,木質(zhì)藤本,小葉心形對生,花和種莢均為紫紅色,根可研磨成粉末,撒在水中,很快就會有昏迷的魚兒浮上水面。(圖a)
Barringtonias分布于東南亞、澳洲及波利維亞,常生長于海邊。將石榴形果莢里的種子碾碎后撒入水中。(圖b)
沙漠薔薇屬植物
Adenium(圖c)分布于熱帶南非及阿拉伯部分地區(qū)。灌木,有時為小喬木,厚革質(zhì)葉,紫紅色筒狀花簇生,毒魚效果最好。莖與根磨碎后流出毒性很強的汁液。
皂角樹
野生種分布于西北美洲干燥開闊的灌木叢林中,具狹長革質(zhì)葉,白色星形花(圖d)。鱗狀根磨碎后,撒入池水中。
山羊根
蕓香屬植物山羊根(圖e)分布于北美曠野,體表具微絨毛,狹長小葉對生,種莢長而扁平。磨碎莖干或者毒性很強的根都可用來毒魚。
7、15 極地捕魚
在終年封凍的極地地區(qū),魚可能是最易得到的食物。即便是夏季,在冰窟中釣魚也比在有流水的冰面捕魚安全,后者冰面常會坍塌。
下面描述的技巧同樣適用于冬季結(jié)冰的湖面。冰層必須足夠厚,以承受你的體重,但又不要過于堅固,否則你無法破開冰洞。
首先得在冰面上破洞。如果手頭有冰鋸,破洞是很容易的。如果沒有,就得冒所站冰面可能會破裂的危險。操作時要小心。
鉤線
與通常方法相同。穿好餌料。你可能需要用重物垂住魚線,使魚鉤位于一定深度的水層中。
別只鑿一個冰洞,這樣你無法施展冰上垂釣技巧——最好構建多重釣魚點。你還需要掌握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了解魚兒何時上鉤。用小塊衣物或紙片制成三角旗——最好色彩鮮艷,便于與冰雪區(qū)分——系在一根輕木棍上,將該棍垂直捆綁在另一根木棍中部,后者應比冰洞直徑至少長30%,以便橫架在冰洞上。將魚線系在旗棍下端,使得魚線位于冰洞中央。
魚吞餌后,十字形交叉棍會被拖動,上面的三角旗會左右搖擺。保持注意力,很快就會有動靜,及時發(fā)現(xiàn)才可以有效地捕到上鉤的魚兒。否則扭動掙扎的魚兒很快就會成為游弋在附近水域中的海豹的美餐。
冰網(wǎng)
魚類雖不會冬眠,但當冬季氣溫下降時,它們體內(nèi)的代謝速率也隨之變慢,并且很少覓食,所以上鉤的機會并不多。在這時,魚網(wǎng)是你的另一種依靠,它會大有用武之地。
將網(wǎng)布置在冰下水中。沿著浮冰邊緣布網(wǎng),網(wǎng)很可能會被凍結(jié)在浮冰上,扯動時會給操作者帶來危險。可先在冰面上每間隔80厘米打一個直徑約40厘米的冰洞。網(wǎng)底沿系有重物,網(wǎng)上沿每隔80厘米懸有一根吊線。準備一系列長度大于冰洞直徑的木棍,以便系住網(wǎng)吊線。
先將網(wǎng)一端的吊線系在邊洞木棍的中央部位,從邊洞將網(wǎng)放入水中。用另一根帶鉤的長棍(可以臨時準備)從第二個冰洞伸入水中,鉤出網(wǎng)上的第二根吊線;用同樣的方法,把吊線系在橫擔于冰洞的木棒上,使整個魚網(wǎng)懸掛完畢。
如果冰層足夠薄,可將所有吊線都穿在鉤棍上,然后將網(wǎng)從第一洞放入水中,第一根吊線系牢在第一根橫棍上;小心握住吊線,使鉤棍穿過下一個冰洞,將第二根吊線拴在第二根橫棍上。依次將吊線拴在相應橫棍上,直至整個魚網(wǎng)全部展開。
需要檢查魚網(wǎng)是否有收獲時,可用鉤棍拖起魚網(wǎng)。
在極地區(qū)域,如果不按時檢查,最終你會發(fā)現(xiàn)網(wǎng)上的魚全都成了海豹的美餐。
7、16 魚的清洗與處理
幾乎全部淡水魚種都可食用。長度小于5厘米的可以整條煮食,毋需處理。大魚必須剖膛清洗。鰻魚和鲇魚表皮光滑,其他魚類需要去鱗。鲇魚有軟的骨架,大多數(shù)其他魚類有許多魚刺。
放血
魚被捉上來后,應盡快切開喉嚨,放掉魚血并除去魚鰓。
剖膛
沿腹部肛門至魚頭喉嚨切口處的連線切開魚腹,除去所有的內(nèi)臟——可以用來作垂釣用的誘餌。要保留魚卵,其營養(yǎng)十分豐富。這樣處理后的魚肉可以保存更長時間。
去鱗
并非必須去鱗。可以直接帶鱗沸煮。不過有時間最好還是除去魚鱗。從尾部開始,用刀刮去魚鱗。
剝皮
魚皮有很好的營養(yǎng)價值,可以食用。食物相當充裕時,可以棄去不要。鰻魚或鲇魚去皮時,可用細棍穿過魚頭,架在叉樁上,從頭部后端切開皮膚,直接用手撕至魚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