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家特種部隊權威教程
9 繩索與細線
繩索和細線的用途數不勝數:從建筑中的材料固定到燈芯制作以及用緣繩下降法爬下懸崖或設置羅網捕獵。制作繩索的傳統用料包括大麻纖維、椰子果纖維、馬尼拉大麻纖維(屬于麻蕉植物)、劍麻和波羅麻(屬于龍舌蘭屬植物)?傊,繩索可由纖維多且柔軟的材料制成,將絲絲縷縷的纖維結合在一起就能形成足夠的強度和長度,F在許多繩索是由尼龍或其
他人造纖維制成,它們強度大且承受壓力均勻,重量輕、抗水、抗昆蟲、抗腐蝕。但無論如何,有時尼龍繩并非首選之物。
尼龍繩的缺點在于:受熱易軟化——繩索在摩擦時會生熱——遭遇潮濕又易變滑,如果承受拉力過強,而邊緣又較為鋒利時,則可能會突然斷裂。
9、1 繩索種類
克勒型繩索(a)外部有一繩鞘包裹,內核由絲絲縷縷的纖維線組成,除了在雨雪天氣中,克勒型繩索易于操作,但強度不如較粗的繩索,在有切口時容易散開。而普通的手搓繩索(b)由三股纖維線纏在一起,一股受力,其他也能分擔。
9、2 繩索選擇
比較各種繩索,手中繩索的粗細與長短應與你的要求相符。在氣候溫潤的地域和要考慮繩子重量的情況下,尼龍繩比較有利。但要記住尼龍繩的缺陷。粗約7毫米以及低于7毫米的繩子不宜使用。
粗約9~10毫米的繩子常作為綁繩,用于投擲與登山。如果應用緣繩下降法和固定保護繩等技巧,這種繩子可用作安全帶。
如果無其他物品拖累,應攜帶長約30~40米的繩索。
登山用繩應有足夠的彈性,這樣可以消解一些震動,同時在不慎摔落時不會強烈地勒緊身體。關于繩索型號,可以參照當地官方登山機構的建議。
9、3 繩索保護
如無必要,繩索不要放在潮濕的地面或強烈陽光下(假定繩索是天然纖維制作),以防止嚙齒類動物和昆蟲的吞嚙。
如果繩索受潮,不要放置火上強行烤干,也不要拉直放在地面,這樣臟物易滲入,砂礫就會在繩索內部磨損繩索。如天氣晴朗,可將過于骯臟的繩索放在清水中洗凈,然后曬干或風干。
應在不同條件下使用不同型號的繩子,最好別混用——登山用繩別用來曬衣服或制成鞭子。當然,在求生境地下,一條繩子不得不用于多個目的。
為防止磨損,繩子末端可編織成鞭狀。將繩子盤繞成圈放置,以防自身纏繞不清。這樣更便于使用,需要時可及時抽出繩索。
繩索的價值不可低估,甚至有時不得不把生命系于其上,一定要注意保管。
9、4 簡易繩圈
將繩索按直徑約35~45厘米的圓繞成圈,每一圈與上一圈緊挨,不能產生扭曲或纏繞現象。(1)繩兩端要留一截,用來系緊繩圈,將繩的一端(a)彎曲到繩圈上,(2)用另一端(b)將其纏裹,(3)然后拉緊繩端(a)固定,(4)用一平結系緊(方法見后節所示)。
9、5 長繩繞圈
如果要在肩膀上或懸掛在腰帶上或在背包里攜帶一根長繩,用以下方法。
將繩子在手臂上一前一后繞成環狀,繩環直徑約35~60厘米,繩端垂下(a),將繩端攏在一起,然后沿環狀線束纏繞幾次(b),再將繩端留出一環,且穿過繩束的頂部(c),最后將繩端穿過此環(d)。可用一平結將其系在背包上。
9、6 投擲繩索
扔出一圈繩顯然比僅扔出一根松弛的繩端更容易——無論向上扔或向外扔——也有助于繩索散開時不纏繞在一起。扔出的一端可打一個大的結或附一重物,同時另外一端要捉牢。
把繩子另一端扔向目標時,要考慮固定的這一端是否安全,如擲出一根救生帶,假如擲向一個在水中快速漂流的橡皮筏,會拉你下水嗎?所以固定端此時可綁在樹或重物上。多扔出一段救生帶,以便即使被救人未抓住繩端,也有機會攫取繩子的其他部分。
先在右手手指及手掌上纏繞一半繩子,然后抬起食指,將剩余部分纏在其他手指上,再將后一半放到左手。
投擲時,右手繩圈比左手繩圈早放幾秒。如果認為繩子會突然繃緊,或者所處地勢危險,可將一端固定起來。
投向遠處
在繩端(a)系上一個合適的投擲物,將繩子圈好放在地上,或者將繩子松松環在另一只手上,以便投擲時不會產生阻力。
不要讓身邊的這端繩索松開,可系在一個錨上,如一個大石頭,打一個錨結(詳細后述)。
如果繩索粗重,當繩索擲過一樹枝時會蕩回原處,要及時躲開!如果用繩索扔救生帶,不要打著求助者。
9、7 制作繩索藤本植物、禾木科植物、燈芯草、樹皮、棕櫚、動物毛發,都是制作繩索的原料。動物腿部肌腱能制成優質皮線,但易于干燥發硬(對于捆綁箭頭或矛頭相當有效)。
蕁麻莖制作繩子質量上乘,而忍冬屬植物的莖可制作輕便的鞭子。纖維結實,制作的繩子也自然結實。一些質地堅硬的纖維經過蒸汽熏或加熱后變得富有彈性。
柔軟的藤本和其他長莖植物制作的繩索在干燥時顯得脆弱,用植物纖維環繞或打辮編成的繩索更加經久耐用。
9、7、1 纖維來源
□蕁麻是優質纖維的來源,不過須事先精心準備。
尋找一些生長時間長、莖干最長的植物,放在水中浸泡24小時,然后鋪在地上,用表面光滑的石頭棰擊。這樣做可使外表面撕裂,纖維豐富的內部就會顯露,然后小心梳理,除去肉質,懸掛至干燥。
干燥后,將外表面剝除,將纖維“紡”成長線,然后打辮編成或搓成結實的繩索。
□棕櫚富含優質纖維,葉子、樹干和葉柄都可使用,椰子的果皮在工廠里用來制繩和編席。
□夾竹桃莖部富含優質纖維,且易于加工。
□樹皮,尤其是柳樹樹皮含有高質量的纖維,通常取材于新長成的小柳樹樹皮。死去的柳樹內皮及樹枝內皮不應忽視,但如果柳樹枯死已久,那么大部分樹皮或許都已腐爛,故使用前應先試試纖維的強度。
□根:許多樹木生長于地表的根部可制作鞭子。生于地下的根部或者甚至生于地表的根部,通常柔軟且結實。云杉的根部就相當結實,北美印第安人常將白樺樹皮用云杉根制作的繩子縫制在一起制成獨木舟。
□葉:如百合科等植物,特別是蘆薈,葉子富含纖維?伤阂话肴~子試一試,如果可分成一層層細線則證明其纖維可制作繩子,但要先將其浸泡在水中,除去肉質部分。
□燈芯草、蓑衣草和禾本科植物在新鮮時就可使用,當然盡可能選用纖維長的種類。
□動物肌腱:常用來將某些東西系在一起。使用時必須潮濕。
劈開植物莖
竹子、白藤屬、其他植物莖部及藤本、樹皮全部需要劈開之后才能制成各式繩子。劈莖時注意,拉動莖葉較細的部分可能會導致中途失敗,而拉動較粗的部分就可避開這一問題,同時也能節省時間和體力。
試驗纖維強度
打一反手結將兩根長纖維系在一起。向兩邊用力拉動時力量要合適,如纖維突然折斷,說明纖維太脆易斷;如果兩根纖維分開,說明纖維本身過滑。適合的纖維會絞合在一起。
9、7、2 辮狀編制繩索
如果經驗并不豐富,可采用手搓或辮狀編方式來制作繩索。將線分成三股,將其辮狀編制在一起成一更粗更結實的繩子。在編織時,如需加長,可錯開線股,添加新的纖維。
取一束纖維,將一端系在一起,固定好,然后均勻分成三股(a),將左邊一股放到中間(b),再將右邊一股放在它上面,將現在的左邊這股再繞到中間放好(d),依此類推(e-f),繼續纏繞,采用如上所示的辮狀編織,要盡可能使股線間緊密、平滑。
9、7、3 環繞式造繩
將一些植物纖維放在一起旋轉(如圖所示,按順時針方向,當然什么方向都可以,主要是保持旋轉的方向始終一致),當需要增添纖維時,使其末端錯開。
當已經制好三根纖維,將它們固定在一起,使每根纖維繼續旋轉,使其足夠緊密。在每根纖維末端系一套索釘(或小木棒),這樣旋轉更方便。
將三股線放至一起,逆時針旋轉——沿相反的方向旋轉。
繼續增加,繼續旋轉,直到達到所需繩數。制作時有時感到進退兩難,很不順手,此時可將已完成的一部分固定;每股間要保持緊密?蓪⒁淹瓿刹糠止鴺涓桑@樣旋轉的長度就會變短。
要使繩索更粗,也可將已制好的繩索作為其中一股,重復上一方法,或用簡單的辮狀編制法編在一起。
切記:制作繩索時,每股纖維的粗細應相當,并且每股纖維自身也應保持粗細均勻,如果每股粗細不勻,則繩子造好后,輕細的部分在受力時就容易拉斷。
9、8 纏繞繩子加固法
繩子的末端需用某種方式固定,以防散開。將繩索纏繞系牢,避免磨損。
制作技巧高的繩索纏繞緊密且平滑,如過于松弛,則易松易散易脫落。繩索過粗纏繞時相當困難,而過細又容易滑動,只有依靠經驗,你才會選出粗細合適的繩索。
使用纏繞繩索技巧,在握斧柄和又大又重的短刀時會更舒服。
1、將被纏繞物沿繩索放好,繩子的一端留出一段(a),除去繩端,留有一手寬的長度。
2、纏繞繩子(b),纏繞移動的方向指向末端。漸漸覆蓋放在被纏物上的繩子。
3、將放在被纏物末端的松弛的繩頭(a)彎成一個環,繩端(a)放在已纏好的部分。
4、繼續纏繞蓋住環,直到纏到末端。
5、將繩端(b)穿過繩環,拉緊繩端(a),最后將末端修理光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