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家特種部隊權威教程
10 結
日常許多事務都需使用結,從事各項活動時,選擇正確合適的結極為重要。當需要打結時,不應該一無所知。要學習、掌握每種結的用途及如何打結——在黑暗之中和其他各種條件下要能自如打結;同時也應知道如何解開結——在許多危險時刻,不會開結比不會打結更糟糕。
說明:在以下敘述中,用來打結的繩索被提起的一端我們稱之為活端;與此區分,繩索的其他部分我們稱之為固定部分或固定端。
10、1 一些簡單的結
有一些結十分簡單,制作快速,掌握它們的制作方法,有助于對下文所述的更復雜的結加深了解。
反手結
在所有的結當中,反手結最簡單。首先將繩索曲成一環狀,將活端從后面穿過此環拉緊即成。反手結除了用來在繩端處打一結點(使繩頭不易散開)外,很少有其他用場,但它是許多其他結的組成部分。
反手環(結)
此結制作極為快速,首先將繩索彎成一環,將此環套在一固定物體上,緊拉,再用活端與環打一反手結。
“8”字形結
此結同反手結一樣可在繩端系一個結點,但卻比反手結更為有效。先將繩彎曲成一環,將活端放至繩索固定部分的后面,然后繞過固定部分,再將活端穿過前面的環。
“8”字形環
此環比反手環更結實牢固,制作方法與“8”字形結相同,但使用雙股線,將環端作為活端,可放在用來系繩索的釘錨上。
“8”字結第二種編織法
這是一種將繩索系在錨上的相當有效的結。可在物體(錨)過高不能將打好的結套上的時候使用。首先在繩索上制作一松弛的“8”字形結,將活端繞過物體再拉回,沿著原8字形結的線路重新作一“8”字形,然后系緊即成。
繩索連接單編結
用來連接粗細相同或不同的兩根繩索,這比兩根粗細相同的繩索系成的平結更為有效。對于材料不同的繩索,特別是潮濕或結冰的繩索,此結較理想。
此結制作簡單,在繩索未承受拉力時也容易解開。如果制作方法無誤,且承受的拉力是穩定規則的,則此結不會滑開。
1將一繩彎曲成環狀,另一繩的活端(a)向右,從后面繞過環,再將活端從這根繩與另一繩之間的環間穿過。
2拉緊。拉力增加時,此結自動系緊。
雙編結
雙編結比單編結更結實耐用,對潮濕的繩索效果不錯,特別是在兩根繩索間粗細相差懸殊時。不過,即使兩根繩索都很粗,使用雙編結連接也十分結實。如果繩索受到的拉力不穩定,普通的單編結就容易滑落,此時更能顯出雙編結的優點。
1將粗一點的繩索彎曲成環狀,將細繩的活端(a)穿過此環,先移到粗繩活端的下面,再從前面開始環繞此環一周,然后從后面將細繩活端穿過細繩與粗繩活端之間。
2將細繩活端再次環繞一周,再穿過相同地方(細繩與粗繩活端之間)。
3拉緊,此結完成。
如果未拉緊,此結受力時容易松動。制作此結不宜使用光滑的繩索,如尼龍質的釣魚線。
漁人結
連接兩根質地柔軟的繩索(或其他材料)時可采用此結,例如藤本或金屬線。對于潮濕的或打滑的繩線也很有效,特別適于連接捕魚用的釣線——首先在水中浸泡釣線,使其柔軟。用此結連接細線時緊密牢固,但不易解開,在不能肯定平結或單編結是否有效時,可試用此結。但粗笨的繩索或尼龍線不可使用此結。
1將兩根線放在一起,末端方向相反,將其中一線的活端繞過另一根線,簡單制作一個反手結。
2用同樣方式,重復另一根線的活端。
3輕微拉緊兩個反手結,然后彼此相向滑動,讓兩結緊挨,再系緊兩結。
兩層漁人結
這是漁人結類型中更加牢固的一種形式,但尼龍線、尼龍繩及粗笨繩索不能使用此結。
1將其中一根線的活端環繞另一根線一次,然后再繞一次。
2將活端穿過已形成的兩環。
3用同樣方式,重復另一根線的活端。
4將兩個結彼此相向滑至一處,小心移動系緊兩結。
帶結
對于表面平滑的材料如皮帶、布帶等的連接,此結效果不錯。當情況緊急、缺少繩索時,甚至可用被單或其他織物試一試。
1用一根帶子活端制作一個反手結,不要拉緊。
2將另一根帶子的活端沿反手結的運動軌跡的相反方向穿越此結。
3活端應該恰好在結內,這樣,拉緊時活端就不會滑落。
10、2 制作繩環單套環
此環制作快速,承受拉力時,既不變緊也不滑動。可用于救生環的末端或其他需要繩環固定的場合。
1在離繩端一定距離處彎曲一個小環。
2將活端向上穿過此環,從繩索固定部分后部繞過,然后向下再穿過此環。
3拉動活端,使其變緊,小心使結固定。
活動單套環
此環可以滑動,可以任意松緊。先制作一個小的單套環,然后將繩子長端從此環穿過。
不能將活動單套環系于腰間,特別在登山時更應注意。此環的功能類似懸掛人的絞索,可以致命。
三重單套環
是單套環的另一種類型,由兩股繩制作。先將繩彎曲成環,將雙股繩的活端穿過此環,然后從固定部分后面繞過,向下再穿過此環,這樣就可產生三重繩環。可用來拖運設備或作為懸掛帶:一股繩環環繞大腿,其他繩環環繞胸部。
掌握好比例需要一段時間的練習——所以使用之前要掌握制作技巧。
環中環
可以用來支撐或拉出在冰隙裂縫中或其他難以爬出地方的人員。制作時,繩子需雙股,制作好的兩環既不過緊也不擠壓。用一個環繞過臀部,另一環繞過上體,就似一個工作吊板。像三重單套環一樣,在使用前,要練習一番。你會發現環中環有許多用途,裝潢房屋或船舶時,為支撐懸掛的平臺,可在每一端使用此環。如果平臺每個角有木桿,可在木桿上刻出凹槽,防止繩索滑落。
1將雙股繩索彎曲成一環,將活端穿過此環。
2將活端向下(),然后套過雙層環(),輕輕移至固定部分后面(),拉動大的雙層環,使其變緊()。
攀踏結
通常也被稱為蝴蝶結或炮結。此結有一個不可滑動的環,能夠在繩索中間制作,但是在繩索末端不能用此結。在一根繩索上能夠打出數個攀踏結,將人體套上,可以拉動,也可以抬起。登山時,攜帶打有攀踏結的繩索相當便利,手腳都可放在環上支撐身體,在感到疲勞時,還可以在上面休息一會。
12將繩子折成一環。
3再扭曲出一個小環。
4將小環穿過原環。
5輕輕拉動使結固定,小心拉緊。
注意:如果在拉緊結時不小心出現錯誤,就可能成為一個滑環。
如果環的扭曲不是如圖3所示的方式,你可能會發現制作此結的其他方式。環的牢固程度并不受扭曲方式影響,也不因扭曲是否變化而受影響。
繩梯
在一根繩索上打一些攀踏結,具體數目依需要而定,然后就可制成簡易繩梯。也可使用橫檔,結實的棍棒或飛機、車輛失事后的殘骸都可作為橫檔。
用兩根繩索,或將一根較長繩索彎成雙股使用,攀踏結之間的間隔在兩邊繩索中要對應相等。制作繩梯時,將棍棒穿過相應的環。制作攀踏結時應注意使環勒緊棍棒,繩梯上棍棒的間距應合理。為安全起見,使用前要試試每個結是否牢固。
繩梯結的制作
在一根光滑的繩索上按一定間隔打上一些反手結,這使登山更加輕松自如。如果掌握了竅門,制作起來會十分快速。
1、繩索的末端留出一截合理的長繩,在一根短樹枝或圓木末端用繩索打一個半結。
2、沿著圓木連續制作一些松弛的半結。
3、將留出的繩端(a)向后依次穿過所有的環,然后將所有的環滑下圓木末端。
4、將每個繩結依次穿過半結,另一端固定,系緊每個結。
如果知道繩子的長度,就能估算出所需要的結的數目。選擇圓木時注意其粗細,要能夠在上面繞出所要求的圈數——因為圈數也就是所需的結數。
套索索眼結
這是另一種能夠自由滑動的套索結,但此種結有一個明顯的圓形環,適于投擲套取某物,所以是一種套索。套索的功能多種多樣,但在野外求生時,如果僅有一根繩索,那么花費許多的時間和精力試圖用這種方式捕獲動物并不明智,因為這需要長時間的實踐。在你真正需要繩索時,或許它已經因為捕獵而損壞。但是,花時間練習用此種方法捕獵是值得的——掌握技能后,在真正的困境下就會取得回報。
1首先打一反手結。
2在離繩端一段距離彎曲一個環。
3在反手結與環之間再將繩索折成半環。
4將半環穿過先曲成的繩環。
5繞著半環將繩環系緊。
6將繩索的長端穿過新的繩環。
在用套索捕獵時,應注意手中繩索的長度。一只體型大的動物肯定會逃跑,如果繩索未抓牢,就可能讓動物拖走,那就會偷雞不成反蝕米。而將繩索固定在身上又會被動物拖,弄不好會嚴重受傷。那么,可以利用固定的“錨”承受動物的拉力嗎?答案是肯定的,將繩索繞過樹干或一塊巖石或許就會安然無恙,否則拉力過猛時人體難以承受。
10、3 索 結
可使用此結將繩索綁在柱、樁、桿等物體上。
環繞后再系兩個半結
這是在柱子上固定繩索的最好方式,可以承受來自任何方向的拉力。
將繩索從柱子后面繞兩圈,然后把繩索活端從固定部分上面繞到下面,再穿過剛形成的環,系緊,再重復一個半結,使其更為牢固。
丁香結
當受到的拉力與地面垂直時,此結相當有效。而當拉力方向與地面不垂直或拉力的方向經常發生變化時,丁香結效果并不好——因為這容易使丁香結發生松動。
1先將繩索活端繞過木棒。
2將活端壓在繩索上,再環繞木棒一周。
3將活端向上從繩下穿過,活端方向與繩索固定部分方向相反。
4將兩環靠近再拉緊。
在繩索上制作一個圓環形丁香結也可以,然后將制成的結整個放到圓木上——假如可以夠著圓木末端。許多經驗豐富的打結者都用此法制結。在圓木上制作一松弛的丁香結,然后再滑下圓木。
圓材結
圓材結主要用來捆綁某物,也可用來扯起、拉動或牽引重的圓木。
1將繩索末端環繞木棒,再繞過固定部分。
2將活端塞進繩索的環形內,再環繞繩索數次,直到安全為止。輕輕拉動固定部分,系緊圓材結,木棒要能夠固定牢固。
小錨結
通常也稱為錨結——用來將繩索固定在做錨的重物上,在水中也可固定一個真正的錨,或者用來固定一根欲投擲的繩索的一端。
繞著巖石或其他重物的一端制作一圓木結,沿著重物將繩索拉到重物另一部分,打一半結。
索針結
索針結制作迅速,可用來將船舶上的繩索固定在一根柱子或任何一根直立的木樁上部。暫時將繩子固定在一根短而結實的木棍上也便于拉動重物。
1先將繩索彎曲成環——注意研究圖示。
2將環的一邊拉到繩索固定部分上面。
3將此環置于木樁上——使固定部分凸出繩環,將木樁穿過凸出部分與繩環之間,拉動活端,將繩索系緊。
速解結
此結安全牢固,只需簡單拉動活端即可快速解開。在暫時固定繩索或需要快速解結的環境中,可使用速解結。
1將一根繩索雙股繞過一個柱子或欄桿。
2將固定段再曲成一環穿過第一個繩環。
3再將活端曲成一環,然后使此環穿過固定段形成的繩環,拉動固定段系緊此結。
4將活端快速一拉,此結即解。
10、4 縮短繩索
縮結
將繩索曲成三股,在外面一股繩索上打一半結,將半結滑動至另兩股繩索的彎曲連接處外圍。或者不用半結,在固定段扭出一環,將其滑到繩子彎曲端處,漸漸加力勒緊。
在繩索彎曲處和固定段后部(a)放一小木棒,再打上縮結就更牢固。或者,如果能夠著繩端,將繩端穿過繩環(b),加上一個木棒,也將更牢固。
繩子過長時,不要動輒就想割斷,你并不能斷定何時需要一根長的繩索。一根打結的繩索的長度可以減半。用縮結可以將繩縮短,也可將受損的部分或薄弱部分排除在外。
10、5 重載固定
奧克斯交通結
要將高高的重物固定在小船、木筏、雪橇上,或者將其系在屋頂下,此結極有價值。用力下拉,最后用兩個半結固定就可承載最大限度的重載。如果此結變松,打開后面重新系緊。奧克斯交通結可以用在一條穿越河流或峽谷的繩索上,根據需要不時調整系緊。
1將繩索彎曲成一環,在環下端再曲成半環。
2將半環穿過第一個繩環。
3此時又出現兩個繩環,在較低的繩環上扭曲成8字形,再將繩索末端繞一個固定物,然后穿到8字形扭曲環下面。
4拉動繩索末端,系緊。
5將繩索末端環繞更低的環,系兩個半結固定,然后放松這些結。重新調整,再系緊。
普瑞斯克結
此結帶有滑動環,登山時在繩索上使用普瑞斯克結效果極好,在承受重力時,此結不打滑,但當力量放松時,就可能沿著繩索滑動。對于需要不時重新調整的繩索,例如帳篷的牽索線,使用此結也令人滿意。
在繩索上安置一雙普瑞斯克結,登山或懸空時(繩索與地平線保持平行)就可以提供支撐。當前進時,可沿著繩索滑動。
(說明:相對固定不動的繩索稱為主索,在上面打結的繩索稱為附索。)
1將附索雙股繞過主索,成一繩環,將附索兩端穿過繩環,保持松動。
2再次將附索兩端穿過繩環,小心系緊,不要讓附索繩圈相互交疊。
3這樣在主索上普瑞斯克結顯出4個環(a),登山者有時將附索再次穿過繩環,這樣主索上就有6個環(b)。
4普瑞斯克結能用固定的絞結環制作,將此繩環環繞主索,穿過自身環,再重復一次。
5對于將一附索附在懸于峽谷中的主索之類的情況,可將附索的末端在一個“錨”上固定。
注意:當沿著主索登山或穿越峽谷時,用絞結環制作普瑞斯克結最安全可靠(如圖4)。如果沒有絞結環,那么在結制成后,將附索末端系在一起。使用之前,要仔細試試結的質量。
10、6 捆綁技巧
由于橫梁、圓木、木桿等位置的不同,捆綁的方法也隨之變化,應掌握這些技巧。在制作遮蔽棚、橡皮筏和別的建筑物時,這些技巧是極為有用的。
方形捆綁
用來捆綁固定橫梁,當二者呈直角時,方形捆綁相當有效。
1首先制作一個圓材結,然后將繩索在兩個橫木上下輪流繞橫木一周,再沿逆時針方向將繩索上下圍繞橫木(仔細看圖示)。
2纏繞三四圈之后,轉變方向到另一根橫木上按相反方向纏繞。
3在一根橫木上打個半結,完成纏繞,然后在另一根橫木上用一個丁香節將繩索固定。
圓形捆綁
增加橫木的長度或將兩橫木疊放在一起可使用圓形捆綁法。
首先用繩索在兩根橫木上打一丁香結(a),然后繞著橫木將結系緊,在另一端(b)再用一個丁香結,捆綁好后,在繩下加一楔子,使其繃緊。
對角線捆綁法
可以代替方形捆綁法,在兩橫木不是直角相交時最有效,特別是橫木在重壓下彼此重疊時更有效。
1繞著兩根橫木,首先打一傾斜狀的圓材結。
2繼續纏繞繩索,將圓材結遮住,縛緊,在靠下面的橫木后面將繩索轉個方向。
3按另一個傾斜方向纏繞縛緊,再將繩索轉個方向,按正方形纏繞三四圈——如圖從上面橫木的上部通過,在下面的橫木下面通過。
4在一根橫木上用一個丁香結結束捆綁。
剪式捆綁
用來捆綁平行的兩根木材的末端,可制作成一個“A”形框架。
首先在一個圓木上打一丁香結(a),然后用繩索纏繞兩根圓木——不宜過緊;然后將繩索轉向,在兩圓木之間纏繞繩索兩圈,再縛緊;最后在另一圓木上(b)打一丁香結,將圓木拉成剪刀形,這樣捆綁也自然變得更緊。
用此法捆綁三根圓木,可以制成一個三角架,方法與上面的介紹近似。首先將三根圓木纏繞在一起,然后將每兩根圓木之間的繩索縛緊。A形框架和三角形架的腳猶如一個錨,可將捆綁的繩索固定住,阻止繩索下滑。
10、7 制 網
制網時,通常是沿著線在交叉處打結或者一排排地編織網點。可將刺網懸于兩樹之間,捕獲鳥類;由麻線制成的袋網可放至動物的巢穴口來獵獲動物;而利用這種方式,也可用結實的麻線來制作吊床。
刺網制作
制作刺網可使用降落傘索線或者將麻線成雙股使用。降落傘索線有內外兩層,其內層線質地優良。將內層線抽出,切割為易操作的相等長度。線的長度會決定網的寬度,通常網的寬度為線長的3/8。
決定網的長度,按此距離固定好兩根木桿,在兩木桿間系好一根降落傘外部索線(或者較粗的麻線)。制作一個小木塊,寬約3、5厘米,用此作標尺將細一點的下垂線(降落傘內層線)分開。
將每根細線折為雙股,在系于木桿之間的主索上打一普瑞斯克結,在主索上重復用細線打結。使用小標尺滑動普瑞斯克結,使結之間的距離相等。
制作第一排網點時,從左到右。首先左側第一根細線的第一股線不使用,而將第二股線與下根細線的第一股線放到一起,用反手結將兩線系好,然后再將剩下的一股線與下一根細線的第一股線放在一起用反手結系好。沿著繩索如此持續打結,同時用小標尺掌握距離。
用同樣方法制作第二排網點,但邊緣的線也要打上結。細線結完之后,就產生了一排菱形。
在制作底部時,在兩個支撐木桿間另拉一根粗線,將所有的細線繞著粗線成雙系好。
網的頂線與底線在網的每個角都要固定好,以防網線從末端滑出,這樣網才算制作完成。富余的線可以附在網上,使用時,要放好位置。
織網
尼龍線或別的優質線可用這一方式制網。在兩根木桿之間系一根平行線,還需要一個網眼標尺和一根“針”。
用結實的木頭或竹子制一根約15厘米×2、5厘米的網針(a),在網針每端刻上凹槽,用來纏繞線。或者制成一個傳統的形狀,如圖a中下圖所示。網針必須打磨光滑,這樣織網時絲線不會受磨損。
在符合要求的兩根豎直木桿上系上繩索(網的頂線)。用細線在上面系一丁香結(b),然后將網針從繩索后面繞過,隔一定距離再織一個丁香結(c)。沿著繩索重復系結,使用標尺讓結間距離相同(d)。第一排完成后,走到木桿的另一面,繼續編織下一排(這當然比在后面更簡單)。每個新環要足夠大,可形成正方形網眼(外部的線可形成半個正方形)。將網針從三角形線環后部穿過,然后環繞三角形線環,再將網針穿過新環形(e)。在系緊之前,用標尺調整網眼寬度(f)。再次改變位置,在相反的一面編織下一排,持續工作,直到網到達要求的長度。
再拉一根較粗的麻線作網的底線,將細線用同樣的結系好,要使此線保持平直。網角系緊,網便制作完成。
網式吊床
網的寬度約為75厘米,網長依身高而定,當然要長于身高。網的頂線和底線要使用結實的優質麻線或繩索——雙股更好。網端要能承受體重,且兩端繩索要留出足夠長度,以便懸掛吊床。
使用兩根木棒,使吊床可以張開,木棒兩端刻上凹槽,將頂(底)線滑入此槽(a)。為使吊床懸掛方便,可將兩根頂(底)線的兩端制成固定的環,如單套環,然后繞一圈,系兩個半結,將一端固定。另一端應使用速解結,以便在需要時可以快速離開吊床。
10、8 魚鉤結
魚鉤系絲線
特爾結:浸泡絲線,然后將絲線穿過魚鉤眼壁,系一反手結,再將絲線彎曲成一環穿過反手結(a),制成一個簡單的滑動結(b)。將魚鉤穿過滑結(c),繞鉤柄拉緊。
魚鉤系尼龍線(Ⅰ)
混雜結:將尼龍線活端穿過魚鉤眼壁,再將活端環繞固定段四周,然后穿過緊挨魚鉤眼壁的那個環(d)。將此結系緊,然后將活端的多余部分剪去(e)。
魚鉤系尼龍線(Ⅱ)
兩圈特爾結:將尼龍線穿過魚鉤,使活端繞固定段形成一環,再將活端在環邊纏繞兩圈,將繞圈部分拉緊,使魚鉤穿過環(f),拉動尼龍線固定段使環將魚鉤系緊(g)。
詹姆結
用來給簡易制作的魚鉤系上絲線或繩子。
有眼魚鉤:將絲線穿過鉤眼壁,將活端在魚鉤上繞兩圈,然后向上穿過所繞的圈(h),小心拉緊,試試是否結實。
無眼魚鉤:將絲線繞過魚鉤柄形成一環,再從上向下制作兩個半結,將活端穿過底部線環(i),拉動固定段將其系緊。
尼龍線上打環(Ⅰ)
雙股反手結:將尼龍線成雙股,然后在上面弄一反手結(a),將活端再次穿過反手結(b),拉緊(c),將多余的繩端剪除。
尼龍線打環(Ⅱ)
將尼龍線彎曲成一環(即雙股),再使線端環繞固定段(d),將線端穿過新環(e),拉緊,剪除松動的末端。
連接環
可在尼龍線上使用,對質地不同的兩根繩也有效。漁人結可能承受不了的拉力,可用這種方法。
兩根線都有自由端:每根線相互穿過另一根線的環(f),拉緊(g)。
僅一根線有自由端:將一根線繞出一環,使另一根線的活端穿過此環,然后繞一下,再穿過此環,再將魚鉤上的尼龍線的每個結系緊。
連接尼龍線
雙倍三疊純種結:將兩根尼龍線末端放在一起,將其中一線活端環繞另一線三圈,再向回穿過兩根線之間(在另一根線的上面,在本線的下面)(h),用另一根線在相反的方向用同種方式重做一次,活端的終點位于相反的方向(i),小心拉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