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中有五勝之說,識寡重之用者勝。什么是寡重?實力權衡也。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簡單說來,小孩子就做小孩子的事情。可惜的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很多企業在巨大的利誘面前,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結果他們創造的是什么?過高的負債率,漫長的風險管理,他們為自己創造了絕佳的陷阱。 只問一句,你準備好么么?孩子剛會走,你就要他跑,不摔才怪。常聽很多企業的宏圖,今年1000萬,明天要10個億。老天,他要招多少人,再裁多少人,多少人因為高薪利誘趨之若鶩,多少人低估之后憤憤不平。面對這些,企業的社會責任在哪里? 機會與實力的平衡,就好像吃慢頭,先要看看自己的肚量,當你只能吃一個饅頭的時候,就不要貪饞去吃十個,否則,第十個饅頭還沒有吃到的時候,就活活撐死了。
上下同欲
上下同欲者勝,老生常談,這可能是“得人心者得天下”的問題,無需多言。在這里,只有一點感慨,什么將帶什么兵。清末的時候有一個梟雄,叫袁世凱,他是個很能帶兵的人,依靠在北洋軍中的官軍支持,成為晚清民國時期的風云人物,甚至當上了共和皇帝。他的成功是一個團隊的成功,但同樣是這些下屬,卻在護國運動高漲,舉國內外討袁的時候,紛紛拋棄袁世凱,這位“皇帝”在疾患絕望中死去。
同樣的團隊為什么曾經支持,后來拋棄?回到那句話,什么人帶什么兵,這是文化出了問題。一個企業,有很多種文化,當主流文化趨向利益驅動的時候,人人都變得利益熏心,當主流文化看中誠信的時候,團隊真誠本色。
最新的數據顯示,在國內60%的人都在隨時準備跳槽。而大多數人,看中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發展平臺——這樣更好跳槽嘛!
這就是上下同欲的現狀了!那么對企業而言,就看看你的上下同欲,你的主流文化是什么?也許符合你的戰略、業務,能夠調動眾人;也許你的主流文化,就是你的掘墓人,不經意間鼓勵了見利忘義,不要責難員工不忠誠,正因為你們的文化上下同欲了,才有他的不忠誠……
博銳2
將能而君不御者勝,這個問題很普遍,除去信任、分權理論不說,這里有一個基本的判斷,誰是專家?
當分工越來越細的時候,領導者、管理者,不可能像創業者一樣成為全面的業務專家。既然分工,就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想清楚誰是專家?有的時候,管理者事事都要介入,市場、財務、人事、行政、技術等,無不遺漏。原因可能很簡單,他不相信。那么,既然你事事專家,自然下屬的積極性是不需要了,省省心又可以自在工作按期領工資,這是天大的好事。
博銳2
管理者總自比救火隊員,當然這里有很多原因,但核心還在于他需要控制。他是不是專家,為什么要控制我們不必討論。我只想說,他最該做的專家他沒有做——那就是了解人性的專家,只有那樣才明白人的驅動力,了解自己不是和機器打交道。
可惜的是,多數情況下,我們都被錯誤地引導。談到利益,就把人想成純粹利益驅動的動物,即使考慮到人性,也是把員工想象成負面。所以,即使將能也要御,于是就讓真正的專家休息,讓自己本該專家的專業繼續荒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