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介紹: 把一個流程紊亂、效率低下、官僚主義、客戶不滿、嚴重虧損的企業轉變成士氣高昂、客戶滿意、盈利倍增這樣欣欣向榮的局面,需要多久?兩天。
兩天?!兩天。
在前程無憂總裁甄榮輝主講的"實戰模擬:團隊競爭優勢再造"的課堂上,你真的能做到!事實上,最重要的并不是你做到了這個結果,而在于在這個數家"企業"激烈競爭的過程中,你能掌握非常有用的管理工具和思想,從而真正起到提高你自己和改善你的企業的作用。
這是個游戲嗎?
市場上共有A、B、C三家賀卡公司,同行,死對頭。每組11名"企業成員",分別是:4名行政人員(負責處理文件、核算費用、財務報表等,相當于實體企業的財務部和行政部),2名生產人員,3名研發(確定企業的產品規格、研發新產品),另外兩名銷售。老板并沒有限制你不可以怎么經營你們各自的企業,只是假定人力、場地成本固定不變。競賽的目標?用你的業績打敗另兩家公司!客戶滿意度、盈利能力、員工士氣、企業競爭力……跟實際企業沒什么兩樣。
競賽分為六個周期,每個周期內完成接訂單、設計產品、購買原材料、生產、送貨、各項改革措施等完整的企業活動,限時20分鐘。每個周期之后會有總結,周期之前也會有時間討論和計劃企業經營情況。
慘不忍睹的第一周期
一連串的大會、部門小會、公司小會之后,大家了解了相關的介紹。于是開始第一周期的活動。一聲哨響之后,三家公司30幾號人頓時忙活開了:領表格、買原料、搶訂單……一個字:"亂"。一轉眼的功夫,20分鐘結束了。大家回到大會議室總結戰況。
真是難以接受這個事實!要知道,每組的組員都是來自各公司的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有的甚至自己是老板哪!來,看看成績吧。A公司是干得最好的,交貨?1個。11個人,在前面接近1個小時的反復介紹后,整整20分鐘時間,忙到出汗,只交了1張賀卡!說出來都沒人信。別急,B和C公司更糟,交貨:零。真叫人抓狂!
筆者是C組的研發,當時,我根本顧不上管同組別部門的同事在干嘛,更沒空看別公司的人在怎么搞,就憑著"我是負責本公司賀卡研發的,我必須研制出適銷對路的賀卡樣品來"的想法,手忙腳亂地拿材料、剪卡片、剪圖、貼圖、想賀語、寫字、裝飾,只恨小時候美術課和手工課學藝不精了!搞定,我做成了一張情人卡!不過,估計誰拿去送給女友一定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這時,20分鐘剛好結束。
第一周期的總結會絕對叫人汗顏。每個人都在心里問自己,怎么會這樣呢?甄榮輝先生告訴大家,這門課是哈佛大學MBA學院入學第一課。哈佛的MBA每個人都非常有能力和自信,這堂課就是為了教會大家,不管你個人多有能耐,如果不和團隊融合協作,就連這么簡單的事情都會做出這么爛的結果。 窮則變,變則通
第二周期開始前的計劃時間格外重要,大家認真地討論企業運作的流程,"書記員"Tracy畫出了按照產品流水線進行的部門之間流程圖示,并且調整了部門結構。所有的組都認為行政人員冗余,而生產能力不足。當然,改革是要付出代價的,每項變動都必須計入成本費用。
回到我們C組,我們是改革態度最堅決的,事實上,還在第一周期中,我們敏感而大膽的行政部負責人Landy就意識到生產能力嚴重不足了,所以決定調走兩名"人浮于事"的行政人員Charlie和Angela,甚至還"釜底抽薪"地調走了一名我們研發部同事Waters。我們的方針是,讓生產能力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完成銷售拿回的訂單,從而依靠完成訂單的客戶滿意度和利潤贏得勝利。我們都是很有團隊合作精神的啦!組織說生產部需要,被調的同志二話不說就去了,剩下的我和另一名同事就任勞任怨做研發。
第二周期開始!在經歷了第一輪的教訓之后,每個組、每個部門、每個人,都如劍出鞘,鋒芒畢露。大家比上一輪更加瘋狂地忙碌、跑動、喊叫。我也哇哇叫啊,因為上個周期辛苦做出來的情人卡不見了!雖然它簡直見不得人。后來才知道上一輪結束后被清場時當作垃圾處理掉了。是的,它到了屬于它的地方,可我不甘心哪!沒有辦法,重新做,抽時間拐了一眼別組?quot;作品",靈感上身,頓時變得心靈手巧起來。這一輪,我成功地做了兩個樣品,而且象保護知識產權一樣保護好了。
時間到了,大家戀戀不舍地放下手中的活兒。原來我們都是那么敬業的!投入地工作,還真是有痛快的感覺。第二周期的業績當然大大提高了。A組訂單14,交貨14,從上一周期虧本211,變成盈利57。B組訂單30,交貨只有8,不過因為B組生產的是高檔市場產品,實現的盈利達到了99。我們C組雖然生產量是最大的,有16張,但因為大部分是大眾市場產品,而且我們積極購買了市場報告,所以只實現了凈利潤29。
我們是最不服氣的一組了!明明生產量是最大的,而且投入的都是合理必要的地方,結果卻輸了。痛定思痛,我們認為生產部門5名同事是需要的,但是他們有不少時間沒有利用起來,在發呆等活干。不是訂單量少,我們優秀的銷售Jasmin和Lizzie甚至不敢多拿訂單回來。而是原料不能最快速度到位,生產標準不明確。這兩個問題都和我們研發部有關,而研發部在調走一人的情況下捉襟見肘,于是考慮改進。因為制作一張標準的賀卡樣品很費時間,所以我們就決定在A4紙上用圖紙的形式,按照折好的賀卡樣式,在每個頁面上畫出具體規格。我們甚至在生產部"培養"了一名技術人員Angell,她看得懂我們畫的"圖紙",而且會計算購買什么材料、買多少,她簡直是拿生產部工資的研發部人員。
此外,第二周期過后,我們還針對每個部門作了任務分析,理清楚每個人是負責什么的、他的業務從哪里開始、去向哪里、作何用途、和誰交結等,就可以避免沒頭沒腦和亂七八糟。
第三周期,大家的感覺是駕輕就熟。我們研發部一開始用最快的速度告訴生產部產品規格,行政人員立刻買來原材料,先參照上周期做好的樣品生產第一張訂單需要的產品,與此同時,我們研發部就根據市場調查報告畫好了另外幾張訂單所需產品的"圖紙",這樣有標準可循,做起來就快了。這一輪我們做完了28張賀卡,全部完成訂單!和另兩組的結果一比較,我們的表現更好些,但優勢還不明顯:A組和B組分別生產了17張和25張。
可怕的后半賽程
一天的時間飛一樣地過去了,我們斗志正盛,改革心切,但是該休息了。列寧說的嘛,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管理者們卻常常忘我工作、樂此不疲,正好是我們這樣的感覺。
經過一晚的休息和思考,第二天的后三輪競爭趨向白熱化。特別是B組還進行了"企業瘦身"計劃,精簡了人員。而咱們C組繼續在動腦筋怎么讓生產部的產能充分發揮出來。最后決定建立流水式生產線:一人專門切底卡,接著一人專門剪貼圖,再一人負責寫賀語,第四人做賀卡裝飾,還有一人協調生產、機動。研發部的目標則是把上期畫的"圖紙"變成標準樣品,以使生產部直接"依樣畫葫蘆",而不必一次次看"圖紙"確認多個規格要求了。
事實證明,這樣的變動方向是合理的,但很多地方需要改進。舉例來說:當負責切紙的同事開始忙碌的時候,另外四位下游生產同事在睜大了眼睛看和等他,而時間卻無情地在過去。第二天的第一個周期,我們生產了37張賀卡,僅比上次增加了9張。而A組和B組的產量都達到了25張,其中B組是精簡了組織后的成績,他們的人均產能和利潤是最高的。而且這兩組的定位多在專項和高檔市場,產品單價高,反映在利潤上,不遑多讓。不過這一輪非常可喜的是我的研發部同事Jane如夢初醒,一口氣做完了四張標準樣品!
我們堅信流水線生產是正確的方向。問題是,怎么能避免有人閑置?顯然,在競爭這么激烈?quot;商戰"中,任何人都不能容忍哪怕是一秒鐘時間、一點點資源的浪費。在現實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呢?只不過沒有這樣明顯罷了。
我們討論了兩個改革方案。精神是一致的:再細分。不同的是,一個方案是3人一個生產小組共分2組,另一個方案是2人一個生產小組共分3組,小組按訂單生產。熱烈的討論還沒來得及全部講好,第五周期的開始時間到了。我們匆匆地決定2人一組分3組,并且調"技術人員"到生產現場監管產品規格關,這樣我就調離研發部了。為什么2人一組呢?因為組小的話,可以充分利用每個人的時間,不可能閑著。我們考慮的是:一開始,一個人切底卡,一個人很快地看一下訂單和樣品、確認產品規格,然后剪需要的貼圖,這時候第一個人切完卡了,貼已經剪好的圖,而剪圖的一人做完后就在已經貼好圖的卡上寫賀語,再前面貼完圖的同事拿寫好賀語的卡片進行最后的裝飾,最后是收工,拿下一張訂單生產。這樣的過程不可能有一秒鐘是空閑的,而且是3個小組在同時開工,一下子就可以完成3張訂單!
在第五輪的較量中,我們用這個辦法把生產能力增加了一半,做完了51張賀卡,不過也只比另兩組略多一點。A組42張,B組更是達到了50張!他們人少也做到這么多,實際上是超過我們不少的。從利潤額上比較,我們更因大多為大眾市場產品,售價較低而吃了大虧,僅以371的凈利潤不敵A組的386和B組的507。
總結這一輪失利的原因是初次使用新辦法,相互的磨合還不夠熟練。連暫時領先的兩組對手都承認我們的流水線生產是潛在的大威脅。我們研發部最后一名同事也加入了生產線。可憐的研發部"名存實亡",在事實上被生產部"兼并"了,但是我們得到了產品規格最快確認和現場咨詢的好處。那么,分不分開部門又有什么必要和區別呢?不要緊,改革嘛,總得有信心和需要時間的。很多時候,我們的眼光得放遠一點。
最后一個周期,決戰的時刻。我們的流水線象發動機一樣瘋狂地運作起來,"車間主任"William的動作夸張得象舞蹈,甩動的胳膊就好象機械手。完全沒有料到我們的產能充分運作起來會這么兇狠,才前面10分鐘,我們已經完成了訂單的大部分80多張賀卡!這個時候才慌忙叫無所事事的銷售同事補要當季訂單來,結果可憐的銷售Jasmin和Lizzie一下從最閑的人變成了最忙的人。
很遺憾,市場上的訂單已經很少能拿到了,客戶沒有思想準備我們的生產能力這樣大幅地增加,沒有提那么多需求量。大約12-17分鐘之間的時間,我們狂熱的生產部同事都在跟我伸手要訂單!
最后的贏家
看起來是我們贏了。不過另外兩組的進步也是非常強悍的:A組產量達到了81張,人少的B組更達到83張,當然,和我們的117張相比就小巫見大巫了。從利潤上來看,我們也是最多的,因為第五輪給我們的另一個教訓是我們應該多銷售專業和高檔市場的高利潤產品,我們的凈利潤實現1127,多于A組的797和B組的936。按人均利潤來算,可怕的B組比我們還高。不過我們真的對自己還不滿意,明明可以做更多的,要是有下一輪,生產線的效率還有提高的余地,再把空閑的時間用足,我們的目標會是200張!
參加這次培訓的都是主管、經理甚至老板,拿起剪刀、漿糊、水筆、彩粉,玩兒命地做……想象一下覺得好笑,但是關于企業的運作、人員的配置、資源的優化、流程的簡化、提高效率、士氣、產能,最終反映在利潤上……我們參加了之后得到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和切身的體會,這和一般形式上大伙正襟危坐、濟濟一堂的講課教學炯然不同。通過實戰模擬,我們掌握的工作流程圖、職位任務分析、客戶訪問、同類比較等等管理工具不再流于紙面,也不再僅僅是一個個名詞,而是腦海中實實在在的場景。 我們每個人都贏得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