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成長”是保羅·托馬斯在《成長力》這本書中提出的一個概念。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企業可以通過兩種方式成長:一種是無機的方式,即通過并購使企業壯大;二是有機的方式,即通過內在提高,使企業逐漸發展。移栽的花草你會很擔心它能否和新的環境融合,而自己從小養大的花就沒有這個問題。至少從我個人角度來說,我喜歡看到企業的有機成長。某企就在校園建立了三個人才培養組織,通過滾動的人才培養機制,實現著人才的有機成長。
每個人工作,都是為了兩個目的:一是薪水,用來維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二是理想。我從來不用獵頭招聘員工,因為獵來的員工,可能更多關注的是金錢和職位,缺少自己的思想或理想。企業是一群人有共同理念而凝聚在一起的,華碩更看重員工的理想。我選擇員工的標準就是志同道合。好的員工應該非常認同企業的文化、理念,可以擔當起自己的工作,敢于負責任。在為員工提供穩定待遇的同時,我們非常注重把企業的理想和員工的理想聯系起來。這也是我經常說的,找到一個好的企業,然后長期為之奮斗。
某企一直是一個很保守的企業,我對員工的要求是“謙、誠、勤、敏、勇”。在對個人考核上,業績好不好可能占60%,另外的40%是品德。比如,對于自己的工作一定要守本分,這是我選人的基本原則。我們中國的一些俗語是很有智慧的,比方說你不能“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更惡劣的是還想著別人碗里的。做人、做事應該踏踏實實,不能好高騖遠。
我也曾遇到一個業務員,他對我說:“我在某家公司做業務員已經4年了,業績很好。你不知道,我們公司的產品爛得要命,質量很差,都是靠我們業務員打出來的。你看那么差的產品都能銷售得很好,如果到某企,肯定能賣得更好。”這樣的員工我們也不能要,因為他沒有團隊精神。
我經常在面試的時候讓來應聘的學生告訴我10個非用他不可的理由,以考查他的勇氣和敏銳度。一些學生說了六七個,然后不知道了,我認為他缺乏信心;有的一口氣告訴了我15個理由,結果可能也會不太好,因為他不夠謙虛。謙虛和缺乏自信是兩回事。
我一直覺得企業的成長和員工的成長是一體的,企業發展很快但員工的成長跟不上,就會造成人才空心化,制約企業的發展。所以我一直注重提拔員工,給員工更多的機會。在團隊中,每個員工都有獨特的作用,就像每一個螺絲都有它的發揮空間一樣。團隊中只有不適合的人,沒有最弱的人,就是這個道理。(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