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是怎么做成的?
“當然是由面做成的了!”很多人都會這么說。其實不然,我們忽略了水在做饅頭時的作用了。
有句話叫做“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這是做饅頭的基本方法,我們認真思考一下,其實做饅頭與做企業是由很多相似之處的,我們稱之為“饅頭之道”。
面是做饅頭的基本材料,你看到的是面,饅頭的口味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面的品質,面是什么?面是企業的戰略、組織、制度、流程和人員。有了這些,企業就可以運作了,控制這些要素,企業可以很大程度上左右運營的結果,所以很多企業管理者更關注精挑細選“面”,戰略要合理、組織要高效、制度要完善、流程要順暢、人員要精干。
只有面你能做成饅頭嗎?不行,我們需要加水。
水是什么?水者,清澈、透明、無形、無味。你吃饅頭的時候不會想到水,你也不會覺得水很美味,但是沒有水,面怎么凝結?
水是企業的價值觀、溝通、合作、學習力、競爭力。沒有這些,面再多,都不能做成饅頭。他們無形,但卻滲透在企業的每個角落;他們無味,但優秀的文化卻讓你如沐春風,身心爽朗;他們無爭,但卻是企業獲得競爭力的金鑰匙。
企業管理者只有靜下心來,才能認真品味“饅頭之道”的真正含義。
“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這是對做饅頭技術不夠嫻熟的人的寫照。企業是不是也是這樣呢?企業初創,靠權威,靠利益,靠機遇,但管理混亂,沒有戰略,這是面少了,于是加強控制,加面。于是企業加強了管理,加強了控制,有了各種制度、流程,也做了戰略,企業做大了,規范了,但是發現企業沒有了活力,效率開始下降,人情開始冷漠,官僚主義抬頭,這是水少了,于是加水。但是如果水過了呢?企業太“務虛”,大家都關注價值觀,關注人際,發現企業對外界的環境變化不敏感了,企業利潤下降了,面又少了。
企業為什么會陷入這樣的怪圈之中?過多關注“面”的企業會是什么樣子呢?
面是企業的戰略、組織、制度、流程和人員,是在企業里有明確規定的,比較硬性的東西。優秀的企業在這幾方面無疑也是優秀的。戰略明確了組織的發展方向,組織是落實戰略的有效途徑,制度是戰略的保障,流程可以有效的實現戰略,而人員這是戰略的執行者。
但是如果我們過多關注“面”,企業會如何?
有戰略,但執行不利,貫徹不了。
有組織,但條塊分割,本位主義。
有制度,但鉆空子,不執行。
有流程,但責任推諉,效率低下。
有人員,但人心渙散,貌合神離。
企業看起來資源很多,人才濟濟,但是組織整體卻如同一遲暮老者,步履蹣跚。面太多了,而水少,無法做成饅頭。
過多關注“水”的企業會是什么樣子呢?
水是企業的價值觀、溝通、合作、學習力、競爭力。
水本身是一樣的,在技術精良的廚師那里,就可以變成美味的饅頭,但是對于蹩腳的廚師,就會陷入“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尷尬。企業的價值觀、學習力、競爭力本身沒有本質不同,但是在不同的管理者用來,效果就差別很大,這些人,是深刻理解“饅頭之道”的企業家。
很多企業,包括GE、惠普的企業文化里,都有誠信,以人為本的理念,本身沒有區別,但在不同的企業家用來,就可以變幻出不同的神奇魔力。
但如果過多關注“水”,又是什么結果呢?
企業會陷入“務虛”境地。企業終究是個靠利潤才能存活下來的組織,企業是社會的一分子,本身應該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但是必須轉化為行動,必須轉化為為社會創造財富,為社會增加價值,這樣,企業才有存在的意義。(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