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武器之一:Web2。
在美國的選舉歷史上,兩件大事令人記憶猶新。1933年,羅斯福運用當時普及率最高的廣播贏得了總統選舉。1960年,肯尼迪利用當時日漸流行的電視媒體取得壓倒性優勢。
現在我們可以加上一個更為經典的案例,那就是:2008年,奧巴馬助選團隊運用互聯網Web2。0技術的嫻熟和有效,使他創出選舉奇跡。
自從2007年2月啟動競選活動以來,奧巴馬陣營一直在不停地建設、調整、改進它的技術手段和組織架構,現在,他們擁有了史上最完善的總統競選組織手段。新的政治組織模型強調志愿者的大規模參與和反饋,建立龐大、完善的機器,在投票選舉前的最后日子里,實施前所未有的選舉總動員。
政壇的年輕人奧巴馬非常善于網絡的溝通。他寫Blog,上傳視頻到Youtube,在Facebook有著自己的群組,通過互聯網募集競選捐款。同時,他吸引的年青人們紛紛打造著支持奧巴馬的主頁、發布有關他的BBS帖子、錄制擁護他的視頻短片。就是這些廣泛的Web2。0應用使奧巴馬沖破了傳統媒體的局限與禁錮,他使自己的CHANGE的信念在互聯網上遍地開花,沖擊著人們的眼球。
以往極其受人重視的電視辯論在今次已經呈現下滑趨勢。現代都市人依然會關注電視辯論,但他們不滿足而更樂衷于在互聯網上與對方的支持者辯論,在Facebook上,奧巴馬的擁護者與麥凱恩的擁護者就經常進行唇槍舌劍刀鋒相對的辯論,他們在試圖說服對方的過程中,用一種更加生動的方式參與了美國大選,這種參與感所帶來的體驗同時又使更多的選民進入互聯網加入各自的陣營。
這些鮮活的溝通互動其實就是Web2。0最生動的展示。Web2。0時代,現代人已不滿足于被動的接受信息,他們更重視信息的交互性,希望能夠主動的創造信息。
這一切,生動地給中國的企業家上一課。未來的中國公司,也應該及時培養自己的Web2。0思維,用更先進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優點,爭取更多角度地被客戶認知。
奧巴馬武器之二:組織起青年
奧巴馬的支持者之中,相當大的比例是青年。
大量從來沒有投票的青年,都被奧巴馬的競選團隊激活,紛紛支持奧巴馬。
誰贏得青年,誰就能夠贏得未來,眼下,至少能夠贏得選舉。
奧巴馬陣營之中的青年,會給那些被認為是支持者的人一一打電話,提醒他們去哪里投票;在數據庫里被標記為“舉棋不定”的人可能會接到電話,或者有志愿者登門拜訪,看看怎樣能說服他們,也許還會給他們郵寄一些奧巴馬在一些問題上的立場的宣傳材料。當然,這個巨大的數據庫保證他們不會去打攪麥凱恩的支持者。
在競選中使用技術并不是最終的目標。技術一直是奧巴馬競選的合作伙伴,是推動者,用互聯網效率解決真實世界把人分散地、可信賴地組織起來的問題。這一切,有賴于青年的巨大熱情以及對這種熱情的高效率組織。
奧巴馬競選活動的組織者,以及一些志愿者,是通過周末的培訓課程“奧巴馬陣營”加入這部競選機器的。據媒體報道:奧巴馬的競選活動組織者,往往人手一本80頁厚的培訓手冊,這本手冊介紹了競選活動組織工作的方方面面。領導小組成員有明確的分工,如團隊協調人、數據協調人、志愿者協調人、選民登記與聯絡協調人、家庭聚會協調人等。手冊用簡明扼要的語句明確規定了每個崗位的職責。這些小組和志愿者骨干基本上被派往各地區去進行選舉動員。
顯然,青年的劣勢是,很容易因挫折而喪失熱情。與其讓自己大包大攬各自為戰,顯然不如把目標分解成一項項具體的任務,讓互相依存的團隊成員分頭去做,使得青年都有自己的發揮機會,同時也能夠獲得團隊的支持——這就是合作關系為什么非常重要的原因。
奧巴馬的助選團隊組織者,還鼓勵團隊成員從他人的經驗中挖掘更多的價值,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這個模型還用每個人在討論會上講自己的故事的方式,激發同事和想加入的新人去行動。這樣的效果非常明顯。
中國一方面進入老年化社會,一方面,則是大量的80后人群加入工作,加入企業。企業家與其一直抱怨他們的職業態度和專業技能,不如效法奧巴馬投入更多的資源和時間,對青年傾注關注、進行培訓,為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提供方法論。這樣,才是企業長期保持活力和盈利的可持續發展方案。(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