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君有一首歌名叫《路邊的野花不要采》,曾風靡一時,人們都知道野花比喻著什么。春節晚會上一位相聲演員把原詞改為“不采白不采”,引起不少人會心的一笑。
這雖然只是相聲里的一個小噱頭,但反映了出一種心態,那就是──家花不如野花香。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有這樣的錯覺:最好的女孩是那個還沒有追到的女孩;最好的員工是還沒有聘請回來的員工,仿佛一旦聘請回來,人才就會變成庸才。當有了這個判斷之后,你就會進入一個兩難的選擇:要么長伴家花,永遠只能在VCD里欣賞、在頭腦里想象野花的種種情趣;要么“不采白不采”,冒著種種危險,將一朵朵的野花添加進人生的收藏夾。
有一位在深圳學習教練技術的同學就在這種兩難處境之中。在深圳,野花有另一個專用名詞──二奶。這位同學的妻子在外地,在深圳陪伴他的就是一位“二奶”。經過系統訓練之后,他感到非常矛盾,一方面想要做一個負責任的男人,另一方面又覺得還是野花更好。于是他將這個難題拿去請教我們的專業教練Lawrebce。
Lawrebce沒有落進矛盾的選擇之中,他是這樣回答的:
家花也可以有野花的香味。
一股清新的芬芳撲面而來。我有點分辨不出這是一個企業教練還是一位浪漫主義詩人的回答,或許二者本來就有共通之處吧?傊@句極富詩意的話帶來的,是在兩難選擇之外的第三條道路,一種新的可能性。
實際上,你的家花又何嘗不是別人眼中的野花呢?只要你愿意轉變心態,愿意去培育,家花確實可以散發出濃郁的野花香味,甚至可以比野花更香。
為什么不可以讓自己多一種選擇呢?
后來,沒過多久,那位深圳同學處理好與“野花”的關系,把“家花”連同父母都接到了深圳。
我不知道還會有多少朵無奈的家花會因為Lawrebce的這句話而改變命運,我只知道我剛剛講的不是故事,而是一件真人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