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七章 團體心理與行為
2 掌握層次團體構成
歸屬認同
領導個人
內部溝通
共同決策
3 第七章 團體心理與行為
4 一、團體概述
5 2、團體規范定義-為保證團體目標的實現,要求團體學員必須嚴格遵守的準則。
類型-正式(明文規定);非正式(約定俗成)
作用-
6 3、團體凝聚力
7 凝聚力測量
8 二、團體領導者定義-對團體行為與信念施加較大影響的人,他們引發活動、下達命令、分配獎懲、解決成員之間的爭論以及促進團體向目標邁進。
行為類型 -任務型;社會情緒型 。
2、有關領導的理論
9 3、影響領導效能的其他因素性別:
男性-純任務型、獨裁、指導性。
女性-關心人、民主、參與性。
文化:
10 三、團體內部溝通1、團體溝通特性
(1)成員發言的不平等規律
第一位發言多,逐漸遞減,前兩位發言占總量的60%,第三位占14%。
(2)領導的主導作用
11 2、溝通網絡與作用
12
13
14 (4)協商式的溝通與解決沖突的策略最有利的最初立場- 極端(差距大時);溫和。副作用:激怒對方。
( 讓步技巧-掌握大小與次數。副作用:失利
逐漸回報-首先讓步 開誠布公 軟施壓
(5)中間人溝通
15 四、團體決策1、決策特征
2、團體極化
3、團體思維
4、決策類型
16 1、對一般問題的決策特征(1)影響決策的前提因素
智力問題尋求解決的方法、判斷問題進行評價、社會影響(信息、規范)的作用。
(2)影響決策的人數
大多數意見影響;少數人(領導者權威、堅持并導致分裂者)
(3)團體決策規則
一致性
優勢取勝性
多數取勝性
17 2、團體極化定義:通過團體討論使得成員的決策傾向更趨于極端的現象。(風險轉移或保守加強)
個體最初的意見區別:
冒險更冒險與保守更保守
一般(輕)與重要問題(重)的區別:
18 3、團體思維定義-小集團意識,是指在一個高凝聚力的團體內部,人們在決策及思考由于過分追求團體的一致,導致團體對問題的解決方案不能做出客觀及實際的評價的一種思維模式。
產生條件-
高凝聚力的決策團體;
團體與外界影響隔離;
團體指導式的領導;
無有效的論證分析程序保障;
外界壓力
19
20 4、團體決策方法頭腦風暴-規定題目,團體成員瞬時思考。
原則:不得反對、鼓勵自由想像;鼓勵多量化;尋求整合與改進。
效果:適合于需要多學科知識問題的決策
局限:有時不如單獨決策,層次不一。
德爾非法-專家評估法
成員提出方案;
專家評審反饋;
反饋后重提出新方案
專家再評審反饋。
效果:無沖突
局限:費時
21 小結名詞概念:團體 團體凝聚力 領導 團體極化 團體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