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某知名民營日化集團 輔導時間: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 輔導項目經理:韓展初老師
診斷分析: 這是一家典型的以品牌經營獲得成功,從而迅速在行業內崛起的日化企業,公司的品牌經營、市場策略、營銷模式都是行業中的佼佼者;同時公司的經營、管理人員都是年輕人,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強,使得團隊朝氣蓬勃;這些優勢,加上企業的知名度和在行業內的美譽度,讓它在短短的幾年中,已經具有近十億的生產規模。 然而,也正以為如此,在企業內部管理上卻存在許多不足。在診斷中,韓展初老師總結了企業在經營管理、組織系統、產供銷系統、技術品質系統中存在的主要24個問題點。同時韓老師指出,這是民營企業在快速發展中常見的現象,加上企業人才結構的先天不足才導致問題的出現,其中最迫切的問題集中在產供銷系統中。 例如: 1. 沒有系統有效的產供銷協調機制 2. 生產計劃的有效性、共享性不足 3. 物料管理系統亟待加強,斷料、囤料現象嚴重 4. 庫存偏高,呆滯物料分析改善不足,控制不力 5. 缺乏有效的績效評估指標 6. 生產管理基礎工作還十分薄弱 7. 生產管理人員知識、能力不足
方案規劃: (一)、第一階段 推動以建立“生產管理系統”規范化管理為主線的“精益生產管理”項目工作,達到建立完善的產供銷體系,有效控制不良庫存的產生,抑制成本浪費的目的。 1. 流程的整合 2. 組織的整合 3. 生產管理各項工作提升的展開 4. 管理干部的培訓 5. 建立技術品質管理的基礎工作
(二)、第二階段 通過第一階段的工作,企業已初步建立“精益生產”的基礎,第二階段再進一步深化和提高。 1. 深化精益生產管理 2. 深化品質管理工作 3. 健全人力資源管理 4. 倡導良好的企業文化
實施推進: 通過顧問師與企業的密切配合,開展了一系列精益生產管理的提升工作。首先整理、優化了生產管理、品質管理的流程;接著,對組織結構進行必要的調整;然后逐步規范了滾動銷售與生產三月計劃、月與周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緊急插單原則、產供銷協調機制等;進而又引入生產效率計算與提升、物料帳齡分析、呆滯物料控制、超耗物料管控、質量信息處理等績效管理手段;在有效運作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了《生產管理規則》、《生產計劃會議管理辦法》、《月度工作總結會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制度;推行現場目視管理活動;并進行了生產管理人員的系列培訓。 實施效果: 從2004年10月開始診斷,到2005年8月,第一階段的輔導工作結束。順利完成原計劃項目,企業對輔導效果給予充分的肯定,內部產供銷管理系統基本順暢,長帳齡物料比例同比下降50%以上,呆滯物料80%得到妥善處理,斷料次數下降70%,計劃完成率達95%以上。此外,規范化、制度化、科學的管理模式改變了工廠落后管理方式的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