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震災 引發了很多人的思考,在災難面前考驗了國家領導人和人民群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空前的
凝聚力,萬眾一心,撼人心腹;這種能量讓每個中國人都感到自豪和鼓舞,努力工作,感恩祖國!!!
換個思路,我們的企業出現管理和經營的危機和災難,您的員工是否也有同樣的凝聚力和責任
感?
企業遇到的突發的(無先例且無章可循)、傳播性強的、負面影響巨大的、具有不確定性的事件,成為
企業危機。
遇到危機誰都會采取對策,但是使危機變成災難的不在于企業有沒有對策,而在于企業有沒有正確的對
策。危機管理一般分為危機防范、危機處理和危機恢復三個階段。
危機防范——未雨綢繆
雖然危機屬于突發事件,但是絕大多數危機卻是可以事先預防并避免的。
企業有必要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這是預防并避免危機的成本最低、風險最小、也是最明智的辦法。
提高企業對危機的免疫力,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強化全員特別是企業主要管理者的危機意識,使這種意識融入到企業文化之中。認為企業不會發生危機本身就是企業最大的潛在危機。
2. 加強企業信用管理,樹立企業在公眾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3. 加強產品質量管理,努力做到所有產品零缺陷。
4. 加強營銷管理,做好售后服務。
5. 加強公共關系管理,并持之以恒。
6. 強化企業團隊精神,努力爭取員工對企業的忠誠,以免禍起蕭墻。
7. 提高主要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強化他們對企業的責任心。
同時,企業要善于尋找自身的弱點,發現潛在危機。首先,企業一把手要有自覺分析反思企業弱點的習慣,從而帶動主要管理者乃至普通職工積極尋找企業弱點,然后克服之。其次,要經常與企業內外公眾溝通。定期(如一年或半年一次)以及在關鍵時期(如上市前或新產品上市時)向企業內外公眾(員工、供應商、分銷商、媒體、行業監管部門等)發放問卷調查,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及對企業可能出現的危機提出的忠告,是一個很好的尋找企業弱點的辦法。雖然針對不同的公眾對象應該有不同的問卷,但作者認為有幾個問題是大致相同的,包括:
1) 企業哪些方面做得很好?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2) 你對企業的那些方面不滿意?
3) 現有熱銷產品的前景如何?
4) 你們與企業的信息交流暢通嗎?哪些方面不暢通?
5) 假如有一天企業出現危機,你認為最有可能出現危機的領域是什么?(可以列出3-5個領域)
6) 憑你個人感覺,這些領域出現危機,會有什么樣的前兆?
7) 上次你提到企業要改進的地方你認為已經改進了嗎?改進得好不好?
8) 如何評價你與企業的關系?
9) 如果讓你給總經理提一個忠告,會是什么呢?
10) 談談你印象中企業的優劣勢。
通過管理層的自我分析與反思和對企業內外公眾的問卷調查,統計出企業存在的弱點,把這些弱點視為企業可能發生的潛在危機,然后把這些可能出現的危機按照發生的概率大小和對企業的危害大小分別列表。
潛在威力發生概率表
n 最有可能發生且近期就可能發生的危機:
1. _____ 2. _______ 3. _______
n 最有可能發生但最近不會發生的危機:
1. _____ 2. _______ 3. _______
n 有可能發生的危機:
1. _____ 2. _______ 3. _______
n 幾乎不會發生的危機:
1. _____ 2. _______ 3. _______
潛在危機可能給企業帶來的損害表
n 會造成嚴重的損害且控制困難的危機:
1. _____ 2. _______ 3. _______
n 會造成嚴重損害但能夠有效控制的危機:
1. _____ 2. _______ 3. _______
n 會造成一般損害且容易控制的危機:
1. _____ 2. _______ 3. _______
n 損害輕微且易于控制的危機:
1. _____ 2. _______ 3. _______
在這兩個表的基礎上再編制第三張表,即
危機發生概率與損害大小表
n 最可能發生且損害嚴重的危機:
1. _____ 2. _______ 3. _______
n 最可能發生但損害一般的危機:
1. _____ 2. _______ 3. _______
n 損害嚴重但發生的概率不大的危機:
1. _____ 2. _______ 3. _______
n 損害很小但很容易發生的危機:
1. _____ 2. _______ 3. _______
n 損害小且發生的可能也小的危機:
1. _____ 2. _______ 3. _______
有了上面第三張表后,就可以模擬危機管理了。主要包括:
1. 成立危機領導小組。
2. 擬定危機計劃,這個計劃的內容包括:
1) 應對危機的基本原則;
2) 誰來負責?作者建議一把手負責,至少一把手坐鎮,讓一得力的副手具體負責;
3) 對可能的出現的危機做出盡可能明確的定義,應依據可以調動的應對危機的資源和可能對企業帶來的危害來定義危機,而不是就事論事地定義;
4) 如何避免危機的發生?
5) 描述出潛在危機發生的可能情景以及企業應對此危機的目標;
6) 危機管理小組及所有部門、分支機構和分銷渠道的主要負責人名單、所有可能的通訊方式;
7) 危機發生后的人、事隔離
8) 危機預算;
9) 危機一旦發生,企業的基本姿態;
10) 危機一旦發生,第一要做的事情;
11) 危機一旦發生,可能調動的資源,特殊情況下,調動這些資源的非常程序;
企業危機體驗式訓練引用體驗式培訓的方式,讓參與的員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感受在危機和災難來臨時
如何處理工作。熱線咨詢--01084710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