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行程: 15KM
用時: 連續(xù)行走大概6個小時
線路分析:山上灌木荊棘較少,山路明顯,土質松軟,沿山脊走,看遠處險峰風光,終點參觀古村民風。
時間安排:
7:40蘋果園包車出發(fā),沿109國道一直往西;
9:30到達向珍珠湖的丁字路口,向北一直開過石河村、王龍口;
10:00到達沿河城村(坐火車的話下車后,沿河走,這個時間也可到達),在城門下拍照留念后,走沿河城東門,看到敵臺,往前走,上山路明顯,到達一片曬莊稼的平地后,沿右手邊路即可到達山頂。
12:00到達東五里坡,巨石處休息午餐,繼續(xù)往前即可到達最高點1100米,此處有木架子標志,右手有大片草坪,看西面陡峭山峰,頗有看畫意境,從山脊往南走,到山中間時能看到東面一個較大的村莊,不要從此下去。
15:00到達書字嶺,以后山路分支較多,地圖上有一個人字型山脊,走中間山路。過了高壓電線后繼續(xù)往前走2km左右,有一片土質紫色的坡,再往前走一點有一處土質松軟,金色的土溝。
17:00下山即可到達寬敞的土路,繼續(xù)往南走,走到柏油公路時,往右走一點,就能看到“靈水村”的掛牌,即可到達。沿公路開車2、3公里的樣子到達一個丁字路口,往北走即可到達后桑峪村,參觀教堂,教堂后土坡有修仙洞。
18:00即可從后桑峪上車。
介紹:
1、沿河城南側山梁當?shù)匕傩辗Q“南大梁”,山勢平緩,海拔1200米。
2、碣石嶺也稱界石嶺,當?shù)爻霎a用于界石的石質,山勢陡峭,俗稱“狗牙山”。
3、修行洞。古時出家人在此學佛,打坐誦經。
4、靈水村:又稱舉人村。村中有玉皇,菩薩,娘娘廟等十余座古廟。還有兩株千年古柏,一株稱柏抱榆,一株柏抱桑。此村當年文風頗盛。
靈水風情:
靈水村在齋堂東北,約200余戶。自古崇尚文化,明清時出過22名舉人,2名進士;民國初年有六人畢業(yè)于北京燕京大學。早年上私塾的人多,村北側原建有文昌閣和魁星樓,明永樂八年(1410年),這里就辦起了社學!侗本┩ㄊ贰酚浻徐`水最后的舉人劉增廣倡導在本地區(qū)建立新式學堂,并親自撰寫了碑文。雖屬一個較封閉的深山村落,但文化底蘊居然如此深厚,的確難能可貴。靈水八景,有許多說法,現(xiàn)在主要是:東苓石人,南堂北眺,西山蓮花,北山翠柏,柏抱桑榆,靈泉銀杏,舉人宅院,飄雨山莊。此地山明水秀,藏風聚氣,構成了所謂“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為“仕途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從村南的南嶺上看,村形狀似龜,而龜是“四靈”之一,是吉祥、長壽的象征,過去村里有36盤石碾,72眼井,風水好,人杰地靈。這大概是村名的由來。靈水村曾遭日寇焚燒,存留文物古跡已不多,但仍可見這個具有“士大夫風范”鄉(xiāng)村的基本面貌。當?shù)厝税旬斈昱e人住過的院落稱作“舉人院”。宅院建有樸素的門樓、影壁高臺階、大板門,過廳寬大,磚雕簡潔而講究,花飾粗獷中含秀美,保持著讀書人的風雅。清末最后一個舉人劉增廣的故居,充分體現(xiàn)了這種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