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新年到,又是喜慶日,讓我們把鏡頭轉向偏遠貧寒的山村,普天同慶之日,別忘了,還有很多父老鄉親和山里孩子生活在貧困的邊緣,他們的新年可能沒有鮮花,沒有祝福,沒有美食,有些凄冷,有些寒涼.
在廢墟前玩耍的孩子:一間倒塌的房屋前,一群可愛的孩子對著我的鏡頭露出笑臉,那一刻,苦難中的快樂讓我也心生感慨.
扎煙葉的老人:當老人回過頭來的時候,我看到這樣一張飽經滄桑的面容,老人眼角滲透的淚水讓我震撼,人,活著真是都不容易,讓我們給她祝福.
擠在教室里的孩子:一百多個孩子擠在教室里上課,雙眼中充滿對未來的渴望,但事實上,這些孩子中,只有少部分能讀完初中,極少部分能讀完高中,上大學的難得一見.
打著吊針考試的女孩:這是我班上成績最好的一個女孩,雖然生病很長時間了,但她仍然堅持考試,讀書,是她心中美麗的夢想.
打著吊針考試的女孩:然而讓人遺憾的是,這個成績優異的女孩在獲得資助的情況下依然輟學了,她未讀完高一就到深圳打工,聽到這個消息,女孩的班主任和我都感到很痛心,但又無可奈何.我們都盡力了,事情往往不如我們想象中那樣美好.
在小煤礦篩煤的老人:在學校附近的一個小煤礦,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還在為生活而勞作,有的人一生都會寬松幸福,有的人一輩子都與苦難同行.
吃映山紅花瓣的男孩:在一次家訪的途中,我拍到這張圖片,孩子正在山上放牛,鋁鍋里面不是菜.也不是飯,而是一種名叫映山紅的野花花瓣,那是孩子的午餐.
蹲在瓦礫前的女孩:也是家訪圖片,在一個名叫地基壩的村寨,在一間倒塌的房屋前,兩個孩子蹲在地上,憂郁的眼神讓人感傷,可愛的孩子,從小就在人生路上艱難前行.
在教室門口的男孩:這樣的教室,在大山深處依然存在,教學條件的艱苦,師資力量的緊缺,山里學生的貧寒,構成了山村學校的人文風景.
渴望上學的小孩:透過教育墻上的縫隙,看到一雙孩子的雙眼,渴求的雙眼.
吃土豆的男孩:烤熟的土豆沾上紅彤彤的辣椒,就是一些山里孩子的午餐,看看孩子的表情,你就可以想象其中的滋味.
在懸崖邊行走的孩子:這是一個冬天我跟隨孩子到村寨家訪時拍攝的,從學校到孩子們的村寨,要走四五個小時山路,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這樣的山路,當地人叫"梯子巖",意思是懸崖象梯子一樣陡峻.
在油燈下學習的孩子:一個失去父親的女孩,在昏暗的油燈下用心地學習,山里孩子的每一步都不容易.
滾雪球的男孩:在上課的中午,很多山里孩子是不回家的,也不吃午飯,在雪地里這樣玩上兩個小時后,他們又開始下午的課,一日兩餐,在這里非常普遍.
靠在床邊的孩子:看看孩子,再看看孩子的家,你就可以深刻感受什么叫家徒四壁,什么叫一貧如洗.
對著鏡頭大笑的孩子:在離學校約的一個小時路程的村寨里,我用鏡頭拍攝下了這群可愛孩子的燦爛笑臉.
喝中藥的山村教師:在我支教的學校,有這樣的一位老師,每天他都要喝這樣兩大盅中草藥抑制長期的病痛,他默默無聞,但他和他們才是山村教育的脊梁.
抽草煙的鄉親:這是我一個學生的家長,背后的草屋住著一家六口,由于在兩年前挖煤時受傷,他不能干粗重活,而對貧困的家庭來說,男人就是家里的頂梁柱,頂梁柱倒下了,就意味著貧寒的加劇.
削地瓜的女孩:看看她周圍的境況,這就是她的家.小女孩子正在削白蘿卜,她們稱之為地瓜,那是山里孩子的水果,饑餓之時,她們會用這種地瓜充饑.
背小孩的女孩:一個未成年的女娃背著另一個未成年的女娃,這是一道讓人辛酸也讓人深思的情景,貧寒這樣一代代地延續,什么時候才是盡頭?
等待捐助的男孩:這個孩子來自一所苗族山村小學,他從早晨六點走出發走了三個小時才來到鎮上,等待接受來自深圳一家慈善機構的捐助,在得到資助后,他還要走三個小時山路才能回到家里.
關于資助貧困生的幾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