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說明人們常常在并不完全了解對方的指示或需求時,就匆匆地開始實施或給—建議了。
程序
1、告訴學員接下來要進行一個非常簡單的加減乘除的算術測試。
2、將如下頁所示的測試卷發(fā)下,學員先將紙正面朝下放在桌上,事先不要看。
3、講師宣布:“我'說開始,你們馬上把紙翻過來盡快地做,一做完就把紙再翻過去,準備好——開始!”
4、注意你的指示一走要下達得十分急迫,不給學員任何提問的余地。讓學員覺得時十分緊迫,必須趕快完成任務的印象。
5、只給學員30秒,然后打斷學員。“好,我看大多數同學都已經做完了。讓我們來檢查下答案。”
6、停頓下,說:“第一題的答案然是?”
7、即使有一兩個人正確,說是16,講師也不予支持。
8、繼續(xù)問:“好的,那第二題呢?”
9、這樣問了兩道題之后,人家會察覺到存在著不同的答案。
10、講師問大家:“你們拿到的是一樣的卷f嗎?”
11、大家讀一讀試卷開頭給出的指不,如此便可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
討論
1、兩方有句老話說“要想樣樣行的通,再讀一遍說明書”。為什么我們常常并不這么做呢?
2、你們有沒有看到過類似的情況,即一個匆忙下達或模糊不清的提示往往給了比沒給還糟。
3、在游戲中,你有沒有感到來自其他人的壓力?這對你的行為有什么影響?
總結與評估
1、我們常常沒有再認真地研究一下問題,這會是因為時間緊迫,或者已經處理過很多類似問題了。
2、其實,因為目標模糊而匆忙去做的事情,比不做的結果還要糟糕。
3、你會從別人那里感到壓力,比如,看到大家都開始做題了,而你還在閱讀提示,你也會改變計劃,加入到盲從的隊伍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