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框法之三:環境換框法
同樣的一件東西或一個情況,在不同的環境中包含的價值會有所不同。找出有利的環境,便能改變這件東西或這個情況的價值,因而改變有關的信念。例如:
"瓶裝白開水作為飲品,是不會有人買的。,’
"年紀大了,與年輕人競爭不來。,’
做法是說出至少3個例外,但先要把句子由負面詞語轉為正面詞語:
"瓶裝白開水作為飲品,會吸引怎樣的人去買。,’
"年紀大了,在哪些方面比年輕人更強。,,
傳統上中國有很多表面看是絕對正確的話(其實都是規條),它們把人們牢牢地束縛住,運用環境換框法,可以把它們打破。《很多信念的確對自己的成長和人生里的處事很重要,但是沒有一個信念在所有情況下都是絕對有效的。信念是人生的一部分,是幫助我們達到人生最高境界(三贏)和活得成功快樂的工具之一,但是要記住它們也是我們自己制造出來的。既是工具,信念不應絕對地主宰我們,成為我們的神"。當信念對我們達到上述人生目標有所妨礙時,我們可以將它們修正、移開(暫時)、擴闊(兼容)甚至改變。(注:這一點,與全書中所有的內容一樣,并不包括宗教里所說的信念在內,我把與宗教有關的信念問題留給每一位有宗教信仰的朋友的宗教導師。我個人認為,宗教里的信中是與人生其他事情中的信念有所不同的,在本書里我無意討論這個題目--李中瑩。)
前面說過的中國傳統的規條式話,例如:
"節儉/謙虛是美德。"
"食不言,寢不語。"
"子女必須孝順父母。"
你可試舉出3個它們適用的情況嗎?"子女必須孝順父母"是中國人倫理道德上神圣不可侵犯的規條,但是如果下列情況出現,身為子者的卻未必會遵從這一句了!
·父母要子女犯賣毒品。
·父母逼子女與自己不喜歡的人結婚。
·父母對子女有性侵犯行為。
在輔導時,環境換框法,對一些因為自己的特質而內心感到自卑,不如別人,或者無可奈何的不滿意的個案最為有效。例如:
·喜歡多說話或者不說話。
·覺得自己學歷不夠,或者相貌不出眾。
·長得太高、太矮、太瘦或太肥。
一位銀行家對女兒的固執個性很不滿意,父女關系弄得很糟。他去請教一位NLP大師,大師問他:"當你的女兒與陌生男友出游而那男子有非份的企圖時,你想不想你的女兒固執一點?" 銀行家頓悟。其實固執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好壞決定于在什么環境中運用而已。他以后便再也不為女兒的固執而發脾氣了。(其實固執的人有一大好處,就是每當他認識到什么更好時,他便會堅持那更好的做法,無須別人經常提醒--這句也是運用環境換框法)。
環境換框法和意義換框法往往可以一起使用,在同一個情況里發揮作用。
拓展咨詢 010-84710300
熱點關注